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2)
时间:2016-03-04 10:5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范经华 张雅曼 刘启 点击次数:
盈余管理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准则中的自由选择权,通过会计政策等调整会计数据,进而操纵会计信息。而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确保公司遵循相关的制度规定,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因此,理论上,良好的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量的实证文献也支持这一预期。而真实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是由于管理层试图误导一些股东,以使其相信公司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了既定的财务目标,而通过偏离正常经营情况的真实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的行为。一方面,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真实的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尽管它会对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只要不违规,内部控制就无法对真实的经营活动发挥抑制作用。另_方面,由于公司通过改变信用政策等来促销或确定大额研发费用的投入等是_项重大决策,需要公司高层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这种高层权力的支持会使内部控制成为"摆设"从而使内部控制可能也无法对此形成制约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可能并不明显。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显著地降低应计盈余管理。
H2: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能无助于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
PricewaterhouseCoopers(2002)研究发现审计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在于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更能在人员培训和技术上进行专业投资从而能提高审计质量(Simunic,1987)。Krishnan(2003)利用事务所行业市场组合和行业投资组合两个指标,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盈余质量。Balsametal.(2003)发现由全国性的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审计的公司具有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盈余质量较高。国内仅有的几篇文献却得出了与国外相反的结论。蔡春和鲜文铎(2007)以2001至2004年的非金融行业公司为样本,发现在中国的审计市场上,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刘桂良和牟谦(2008)以2004至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不仅没有提高审计质量,反而在_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质量。刘文军等(2010)以2002至2008年间因财务舞弊而被处罚的公司为样本,指出行业市场份额与审计质量正相关,而行业投资组合却与审计质量负相关,两种计量方式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无论是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其目的在于对利润进行跨期调整。根据保险假说,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师都会对这种跨期调整,尤其是激进的跨期调整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以减少自己的预期损失。比如相关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会对公司后期的业绩带来负面影响(Gunny,2005),这可能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同时,我国公司有部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关联交易来实现的(李增泉等,2005;魏涛等,2007),这可能会隐藏财富不正当转移的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审计师被投资者起诉的风险。由于盈余管理,尤其是真实盈余管理,具有较为隐蔽的特征,只有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才可能对此予以识别并进行控制。理论上,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有动机也有能力对此进行控制。审计师有动机是因为:-方面,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胜任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地揭示出客户的违规现象和信息操纵行为,审计经验、专业知识和行业惯例的积累有助于审计师发现管理层的各种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审计(DunnandMayhew,2004);另一方面,除了专业能力,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一般享有良好的品牌和声誉,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他们也更有动机去发现和揭示管理层错误的或激进的会计政策(DeAngel 1981);此外,由于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持续在人员培训、技术方法和内部管理控制方面进行了专门投资,因此,_旦低质量的审计被发现,那么该事务所将承担的投资损失也越多(蔡春,2007)。所以,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会抑制公司的各种盈余管理行为,包括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效地抑制应计盈余管理。
H4: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有效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三、研究设计
(一)主要变量的计量
1.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对于应计盈余管理,本文采用可操纵性应计数来衡量,利用考虑当期业绩的截面琼斯模型(Kotharietal.,2005)来估计。由于操纵性应计数有符号方向,因此,本文采用操纵性应计数的绝对值(ABSDA)衡量应计盈余管理水平,ABSDA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这样可以克服有关盈余管理正负抵消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应盈余管理的程度。
对于真实盈余管理,我们仿照Roychowdhury(2006)和Cohenetal.(2008),用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fi_CFO)、异常费用(fl_D/SX)和异常产品成本三个分指标之和来计量。首先,我们计算出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正常费用和正常产品成本,然后,分别算出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费用和异常产品成本。
第一,现金流量模型。根据Dechowetal.(1995),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销售额存在如式(1)的线性关系,通过回归可计算出正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再用实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减去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就得到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fl_CFO)。通过折扣和赊销等可以扩大销售,增加公司盈利,但反过来可能会使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降低。也就是说,由于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的异常降低可能是通过销售折让、折扣等促销活动形成的。因此,现金流的异常降低可能增大了公司的盈利,反之,则调低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CF〇/A,-1=a。(Wt-J+A(VAt-1)
+P2(ASt/At_1)+st⑴
第二,产品成本模型。产品成本就是销售产品成本加上当年存货的变动额。销售产品成本和当年销售存在如式(2)的线性关系。
COGSt/At-1=%(1/At-1)+(St/At_1)+(2)
存货变化额和当期及上期销售变动额存在如式(3)的线性关系。
4/NV,/A,_1=%(1/〇+/31US,/A,_1)
+P2(^S,_1/A,_1)+Et(3)
根据式(2)和(3),我们用式(4)来估计正常的产品成本。公司实际的产品成本减去正常的产品成本就是异常的产品成本(fl_Pfl〇D)。产品成本的增加主要来自产品产量的增加,产量的增加则导致单位产品固定费用的减少,因此,异常产品成本的增加就可能会导致单位产品的获利能力的提高,进而会提高公司的利润,反之,就会降低公司的利润。
Pfi〇Dt/At_1=(1/At_1)+61^St/At_1)+^2(4Sr/At_1)
+fi3(4St_1/At_1)+St⑷
第三,费用模型。我们使用式(5)来估计正常费用。公司实际的费用减去正常费用,就是异常费用(fl_D/SX)。异常费用的增加会使公司的利润降低,反之,则使公司利润增加。
D/SXt/At-1=a〇(1/At_1)+/3(St/At_1)+^(5)
在上述公式中,CFO,是当年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St是当年的销售收入,AS,是当年和上年销售收入的变化额,4St_1是上年和上上年销售收入的变化额,A/NVt是当年和上年存货变化额。COGSt是当年的产品销售成本。PflOA是当年的产品成本,由当年的销售产品成本和存货变化额组成。D/SXt是当年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