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6 10:3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蔡其明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扩招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内就业渠道近乎饱和,就目前形势来看,东南亚国家语言科学生相对就业机会更大、渠道更宽。因此加强东南亚语言科就业生素质能力培养,扩大国内大学生海外就业方向和渠道,成为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东南亚语言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素质能力培养
一、我国高校东南亚小语种开设情况
从目前国内外语语种开设情况来看,英语、法语等大语种的开设十分普遍,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涉及。从开设院校层次来看,包括中职、高职、中专、本专院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院校等都有涉猎,甚至还包括社会上的各种培训机构,基本上形成了广泛普及性的教育体系。随着近些年我国与亚非国家交往的逐渐加强,社会对亚非小语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语种,这种社会需求成为高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方向。
东南亚小语种开设课程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目前我国高校包括中职、高职、本专院校在内,开设此小语种课程专业的比例不到10%,相对较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的相关专业开设比例更少。从之前几年全国招收亚非语言文学研究生的高校统计来看,开设东南亚小语种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等在内的十几所高校。总之,我国高校东南亚小语种专业开设院校较少,人才需求旺盛。
二、东南亚小语种毕业生职场前景分析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目前国内有传统意义上的不到10所基地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等少数大学设有东南亚小语种专业。开设院校不多,且教育的重心停留在本科基本层次。因此每年从全国各高校、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但社会需求正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密切程度在增加,因此东南亚小语种毕业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东南亚就业市场,职场前景都十分光明。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市场缺口很大,仅在国内,该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家部门工作,并且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在同时具备小语种和汉语能力的情况下,优势十分突出,这就使越来越多的此专业人才进入企业或语言对象国就业,就业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国设有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的高校,本科就业率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几近100%,其中越南语、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专本科就业率同样接近100%。
三、针对东南亚国家就业需求形势,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
1.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
(1)专业知识的掌握。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是高校大学生进入职场的有力后盾。学生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拓展,多一门课程的学习虽然一时看不见明显的效果,但长期积累下来会使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自身专业课的同时,可辅修英语或汉语等语言、文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来拓宽知识面,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争取获得更多的从业资格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同时也可以赢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2)专业能力的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加强专业实践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到创设的小语种口语广角,时常进行口语对话与训练;通过网络或看小语种语言的影视剧学习并了解语言对象国当地习俗与文化;在寒、暑假时参加一定的实践或实习活动,锻炼自己的职场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国外实习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及翻译能力与工作能力,培养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3)东南亚地区语言的掌握能力。现阶段我国东南亚小语种存在着教学方式不够先进、研究境况不佳、人文精神培养不足等现状,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需充分挖掘并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言语技能与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知识,帮助其掌握言语技能是外语教学的目标。言语与语言二者殊途同归,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言语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通过反复大量的学习与记忆可以掌握,言语则需要长期的口语实践进行学习,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训练的同时,语言知识得以运用、加深并拓展。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一定语言规范的能力,比如东南亚小语种的语音、语法及词汇量的掌握,只有掌握了语言规范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在掌握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堂全程运用外语教学与对话,鼓励学生听、看所学专业语言的影视剧等,总之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手段培养学生语感;在做好语言规范和语感培养同时,还需培养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小语种语言学习的同时多了解国外文化及风俗习惯,进而做到更好的口语交流及语言掌握能力。
2.加强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1)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社交能力是影响人在职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走出自我的小圈子,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学校社团锻炼自己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寒、暑假的实习锻炼自己与家人、朋友及社会人士的交际与沟通能力。
(2)管理能力。对于一些有远大志向且有管理欲望与才能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机会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学生可以加入学校社团,组织协调社团内部和各社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社团活动的策划与控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在提高管理能力之外还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只有拥有良好的品格、聪明的头脑与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团队。
(3)适应文化及跨文化交往能力。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既熟悉东南亚文化现状又精通东南亚语言的人才。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学生需加强自身这方面的能力,在学校期间就应该提前进行文化储备,以能够快速适应当地文化及生活习惯,提高跨文化交往的能力。提升跨文化交往能力就需要该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东南亚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和历史状况,了解当地风土民情,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政府主导,增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
政府是大学生就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应积极转变职能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加速转变工作职能,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积极改进我国现有教育制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持与动力;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培养大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中国东南亚语言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南亚纵横.2007(3).
[2]刘志强.东南亚语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3(5).
[3]张倩霞.城市型大学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成都大学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2(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