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22 09: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彪 点击次数:
【摘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小学品德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对教师在灵活驾驭教材、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创新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四个能力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驾驭教材营造课堂氛围创新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要达到课程的追求目标,任课老师必须具备四个能力。
一、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由于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加之品德与社会教材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导致教材中的内容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内容发展到现在已经更新换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守住教材,照本宣科,不但还事倍功半,而且误人子弟。为此,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把握品德与社会课新的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全面分析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删减、增补、调整、编排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站起来的中国人”这一课时,课文里的一些内容虽然具有划时代的作用,但这些内容已相去甚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舍弃或淡化课文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编排的大体思路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体育方面可增加中国北京2008年成功举办夏奥会,并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创造历史,成为世界第一个既成功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经济方面可增加中国组建亚投行、自由贸易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内容。军事方面增加航空母舰辽宁舰以及在建航母、隐形战机歼—20、歼—31、钓鱼岛巡航、南海岛礁建设等内容。行政区方面增加在南海设立三沙市。新内容的补充,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突显了课题“站起来的中国人”。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益富强的祖国”一课,其中的‘中国的第一’相关内容都必须要拓展延伸,让学生既了解第一,又知道其发展现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内容,可拓展至201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活动上展示的东风列导弹:反航母杀手、多弹头导弹、超音速导弹等。‘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内容,可以拓展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和着陆器“玉兔号月球车”。‘第一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杨立伟’这一内容,可拓展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和在太空漫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些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祖国日益富强。
二、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每天的第三节课以后或下午。这段时间,学生精神要倦怠一些,情绪不太稳定,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处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氛围中。使他们的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在教师的牵引下,自觉不自觉地动脑筋、想问题,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快课堂氛围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性格乐观、豁达,幽默,心理健康,积极向上。时时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明天的追求与期待。课堂上要面带笑容,语言抑扬顿挫,和蔼可亲。二是要和善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和善宽容是具有伟大的教育力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偶尔出现说话、看课外书、搞小动作等违纪现象是很正常的。当这些违纪现象出现后,我们应以和善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知错、改错。这样既不至于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不会破坏课堂氛围。三是要形式多样地激励学生。经常使用“你真行”、“棒极了”、“为你感到骄傲”等一系列激励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激励学生。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走到他们的坐位旁,主动和学生握手,向他们表示祝贺。可以拍拍他们的肩,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使之在成功中体验欢乐,得到满足,提高自信心,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实践和体验,要求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组织开展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中,有四项教学活动学生非常喜欢:第一是模拟表演活动,即是根据课文内容插图内容,创设、再现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表演。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社会知识,在愉快的表演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第二是收集调查活动,就要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或在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考察、调查了解等渠道收集相关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广更深的认识。收集调查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觉性,自强不息的独立性。为此,活动中要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要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三是讨论交流活动,即是针对一个问题或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想法、判断。新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儿童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的形式。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表达能力等。”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从敢说,到能说,再到会说,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第四是媒体演示活动,媒体演示活动即是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播放图片、课件、影片等,它以其鲜明的形象直观性受到学生的喜爱。活动中应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尽量让学生去收集并播放图片、影片、文字资料等,使学生既能在活动中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四、引导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能力培养方面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基础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在研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出,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必需经常地、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创新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诱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求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
总而言之,我们应时刻铭记江总书记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培育孩子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