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13 10: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分析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授课内容,探讨了几种具体的课堂互动模式,并分析了各种互动模式的优缺点,通过加大互动力度和采用多样的互动模式,让课堂“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互动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物理学作为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产生新技术的源泉。[1]学生通过学习大学物理,一方面可以系统的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初步领会科学的思维模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和大多数基础课程一样,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课堂上讲授为主,教师依然占主体地位。这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模式,缺少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授课质量,同时更是削弱了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大课堂互动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堂缺乏互动的课,就是教师的“独角戏”,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卖力,课堂终究是“死”的。在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失去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动力。
一改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互动式教学的意义在于,在知识层面上,由以往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理解消化,甚至会收获到超越传统授课知识的内容;其次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合理的互动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等等。教师的角色由“演”转变成“导演”,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一堂课“活”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授课质量的目的。
二、具体的课堂教学互动形式
(一)Presentation——展示个性
Presentation就是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利用PPT的形式,在课前做的简短的报告或演讲。[2]
大学物理课程总共可以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几大部分,针对每一大部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前的Presentation,可以采取个人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选取的内容要贴近当时学习的部分,可挑选有趣的、实用的,或者是该领域比较前沿的部分作为展示内容。最终以PPT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展示。学生的Presentation结束之后,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学生再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Presentation的内容和展示的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
想要做好Presentation,学生课前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其他学生了解到课堂之外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Presentation,从PPT的制作到内容的讲解,更是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才华,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增强其表达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课前Presentation的形式,不仅对学生是个挑战,也要求教师对学生所讲内容熟悉了解,才能客观全面的做好评价和总结。这种互动模式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缺点在于,不主动参与的学生得不到锻炼,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加分奖励以提高学生参加Presentation的积极性。
(二)主题探讨式互动
所谓主题探讨式互动,就是先抛出一个主题作为课程内容主线,并且提出主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相应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寻找答案和结果,最终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中,采用主题探讨式互动:
首先,抛出我们要研究刚体定轴转动满足的规律这一主题,引入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原地绕自身竖直轴转动,随着手臂伸展和收回转动的速度随之时快时慢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其原因。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讨论大家会提出,随着手臂的收回和伸展,运动员本身并不能看成是刚体,但在此之前学习过定轴转动刚体的基本概念,那么研究刚体定轴转动满足的规律就成为了突破口。
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方向,再加上已经学习过的质点角动量的相关知识,在类比质点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得到刚体对转轴的角动量、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多以引导、发问、让学生讨论的形式,因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支撑,大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来完成。
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将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推广到非刚体的情况,[3]让学生解释开篇花样滑冰的现象。从现象中提出的问题,到解释现象得到答案,教师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讨论,在“问”和“答”的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采用主题探讨式互动模式,思路清晰,主题明确,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条主线,但又可以在不偏离主线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目的。但这种互动模式在组织上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可控,思考方向也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教师合理的把控,不能影响教学进度。
(三)角色反转,由“学”为“教”
这种互动模式是针对一节课内容将学生分为几组,分别布置教学任务,每个小组负责讲授一部分新知识,讲解结束后,针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要对所有小组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由“学”为“教”的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学生要有充分的知识基础为支撑;其次,要熟练掌握讲授的新内容,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最后,学生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其他同学也能容易理解新知识。
还以学习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为例,在学习这次课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质点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针对研究定轴转动刚体的规律,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负责讲刚体对转轴的角动量,一组负责讲如何推导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最后一组负责讲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每一部分讲解结束之后,其他学生可以针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由之前的“师生”间互动,转变成“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三组讲授都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所有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还要纠正其间出现的错误,并且对“生生”间没能解释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还要对各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
学生角色由“学”变成“教”的模式,充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每个人都能体会角色转变的过程,完全融入课堂当中。并且这种以分组的形式,并不会给学生“授课”带来太大的压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但这种互动模式的缺点在于,学生讲授很有可能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并且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释,需要教师及时纠正以及合理的解答。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授课质量,就要加大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互动力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抓住学生们的共性,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表现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除了课堂上的互动模式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其他手段和途径进行课后互动。比如,利用学校校园网的教学平台,或者是诸如微信、微博等软件,学生可以课后在这些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回答和讨论,让课上的互动延续到课后。
参考文献:
[1]康颖.大学物理(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10.
[2]夏柱红,周雨青.大学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3]马文蔚.物理学(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