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15 09:3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lunwenbuluo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对探究教学概念的理解以及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作出深刻的论述。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关键词】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合作、自主、质疑、思疑、释疑、融合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究知识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这种思维程序有如下的各个要素组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手段,它是实现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更注重学生的“学”,而教师则是探究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可依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提供适时而有效地帮助。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二、实践与思考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探究的内容、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调动他们去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能够让学生惊奇,产生疑问的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呈现型问题情境的设置
呈现型问题情境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个或几个问题提供给学生,由学生去思考,这是教学中较典型的问题情境。我在政治课教学中通过营造冲突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1)揭示知识间的矛盾。教材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学生无疑处设疑,使其思维产生冲突。如:教材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两者是否一致?这就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引发起探究。
(2)营造陷阱,让学生辨明真伪。营造陷阱是指针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观点或片面理解的问题以及应附加条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点上设置陷阱。如,辨析:“社会保障制度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在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如果模拟学生生活情景并提出问题,无疑可激化学生的思维矛盾。如:在教《农业的基础地位》时,出示以下一段情境材料:《老人的困惑》
问:老伯,你家有多少田?答:一亩3分,只剩下口粮田
问:种田的工具有哪些?答:主要有割稻机、拖拉机。
问:家里是谁种田?答:老伴和我,儿子和儿媳都上班
问:每亩田多少成本?答:400多元。问:有赚吗?答:很少。
问:种田重要吗?答:有什么重要,无非就是弄点粮吃吃。
这些话反映出我们本地农业有什么问题?
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比较了解,学生面对这样的情景材料,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当然会畅所欲言。学生讨论得出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规模小、耕地占用少;装备不先进;农民素质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积极性不高等。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由于情境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的教学气氛非常活跃。
2、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要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发现并提出问题,需要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创设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课堂氛围(后面要讲到);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提问,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技巧,形成提问技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在政治课教学中,主要应侧重以下几种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某个问题可以有几个答案或者可以多角度地思考。在政治课教学中,由我和学生单独或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背景材料,鼓励学生或分别运用或综合运用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的知识去理解,或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去理解。为了调动积极性,还可分组、分性别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逆向思维的训练: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相反的意见、在介绍分析某一事物时可从反面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改变旧思路,生成新的问题。
(二)教师营造融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疑
探究氛围是指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情绪状态,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创造。因此,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和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探究的能力。即使学生的问题和答案稀奇古怪也要鼓励起大胆发言,以打破思维定势。用“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来解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
(三)以开展多彩的课堂讨论为保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课堂讨论的形式应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教学中既可以组织学生就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专场课堂讨论辩论,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问题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疑虑巧设、巧导讨论主体,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支持与扩充,学会求助与帮助,学会建议与接纳,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德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03.
2、王金娥【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学书报资料中心。2013.8.(总第129期)
3、李雪【走进新课程】开明出版社。2004.10.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