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党建的制度化方向及其策略
(一)净化校园,改善内生性制度环境
关于制度的一种解读是“一种从文化共同体出发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政治生活是根据拥有共同文化经历和视野的共同体所共享的价值和世界观组织起来的”[5]。高校党建有效的内生性制度、非正式制度,应该是在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校园文化中滋生起来的。高校整体校园环境,是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可忽略的背景性因素,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精神信仰、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校园的内生性制度环境,使得高校党建过程中的制度与高校社会环境中内生的民主、科学、进取精神相契合。
(二)删繁就简,增强嵌入性制度针对性
由于高校在社会中地位重要,影响深远,我党自上而下推进的党建政策、活动较多,地方高校往往疲于应对,具体工作也流于形式,很难深入开展,切实发挥成效。因此,对高校党建中的嵌入性制度进行删繁就简,去除名目繁多的活动形式,紧紧抓住活动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有针对性地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式和执行计划,紧抓高校学生党员、教工党员的不同性质特征和群体特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推进和开展高校党建工作。
论文范文
(三)与时俱进,提升正式制度实时性
任何思想精神与制度规则一旦与时代脱节,失去了时代特征和内涵,便不具备长远发展壮大的基础性条件。高校党建制度也是如此。高校党建制度必须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的浪潮,积极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积极利用先进的科技条件推进党建工作,例如建立网上党员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等,同时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建立长效机制。依靠信息网络技术,高校党建工作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得党员能够实现实时的交互和沟通,实现异步通信、异步讨论,一方面便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既增强了活动的可执行性和可接受性,又赋予了高校党建工作在时空上无可比拟的实时性与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