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8 09:2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武 点击次数:
感恩是道德主体对“他爱”行为的道德认知,是道德主体推己及人、积极互动的道德回馈,是将感激之情付诸行动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人类所共有的博爱之德的表现,感恩的本质是一种爱的表达。[1]当前,社会生活中感恩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很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和行动,感恩缺失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这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成为引领社会文明建设的力量,是时代对大学教育的历史呼唤[2]。大学生感恩的缺失引发了人们对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再思考。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理论方法,对教育对象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自爱与他爱相结合的生命教育。[1]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对指导大学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寻找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合理定位和最佳实施途径与方法,提供一个新思路,为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有效价值,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突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不断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一个突破[3]。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建立在“刺激—反应”这一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这种学习理论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的单向传授;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教育的对象和目标;通过“传递——接受”和“逻辑——认知”、背诵记忆、书面练习和考试等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认知,由此造成了学校教育的封闭性、灌输性、主客二分性,脱离生活,缺乏情景性、体验性和生命活力,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以往学习理论的最大弊端在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对所面临现实的解释和假设。它在具体的环境中也在不断地改变,并非是对现实的准确表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主体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主体与外部的互动而自我产生的,并不论文发表是从外部直接灌输给学生的。个体会从以往经验出发,对学习对象加以理解和意义建构,通过不同的主体“个体化”的心理活动,建构出不同的知识。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一个自我生成过程。建构主义强调体验式学习,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对所学对象进行意义建构,才能有效地内化所学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协作、对话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并体现互动和交流,以达到学习者之间思维成果的共享,促进对新信息意义的全面建构。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硬把教育者的思想灌输给被教育者。
二、建构主义对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论价值
1.改变一味“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是:传统学习理论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是所谓的“授业”“解惑”者,学生则被当做施教对象,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刺激”技巧[4]。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因而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当前感恩教育实效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仍然袭用传统的学习理论,传统感恩教育忽视了被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精神,采用一味“灌输”的办法,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创新精神。
2.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教育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反对那种我讲你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希望把学习置于逼真的、人性化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以往的经验知识和现实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切身的体验真正领悟知识的内涵。这种真实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易于把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5]。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直观的教育,通过采用一些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以增进学生的体验。课堂教育只侧重解决感恩教育知识和思想的传授,而要实现感恩教育效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心体验、情感积累和行为实践。高校感恩教育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践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实践而无体验,或实践没有与体验相结合,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大学生要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感恩观念、态度和对感恩实践客体的正确认识,而不是为感恩实践而实践,为感恩活动而活动。
3.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协作和会话,有助于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建构主义理论将目光投射于双方间的交互活动,关注双方间的交互关系。深刻认识感恩双方间的交互关系,也就深刻认识了感恩教育活动过程的本质;准确把握感恩双方间的交互关系,也就准确把握了感恩教育的活动过程。需要清楚认识的是,感恩教育本质中不仅仅包含教育目的,还包含着由施教行为和受教行为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形式以及这些活动形式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路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