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专题探究提实效(3)

时间:2013-10-07 11: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朱于新 点击次数:


  叶圣陶先生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即“引导”既不止于“懂”,也不止于“会”,还要学生能“自求得之”,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由于学生的鉴赏能力、生活体验和阅读范围不尽相同,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兴趣点,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独特见解。例如笔者以前执教该课时,许多学生对“儿子”是不是“小偷”很感兴趣。面对学生脱离探究主问题而“旁逸斜出”,教师不妨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需求,组织学生探讨,但是暗中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围绕“倒错”与“情感的节制”进行,巧妙地把“旁逸斜出”纠正到探究的“正道”上来:(1)如果儿子“是”小偷,所以母亲选择“午睡时刻”避人耳目来祭奠儿子,减少舆论压力和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说一个做小偷的儿子给予母亲的“屈辱”只是观念的话,那么随着神父窗外人群的聚集,“屈辱”已经成为现实。连神父都感受到压力,与妹妹一起力劝母女俩避开这一场面,但母亲在得知真相后,却表现得更为果断和坚强。对神父及其妹妹的善意,只是礼貌地拒绝。母爱的力量使她勇敢冲破道德的藩篱,不畏惧自以为有着道德优势的人们投来种种异样的目光。母爱因为儿子可能有的“污点”而失去正常表达的可能,因此,情感的洪流必须寻求其他的途径才能传达出来。因此,她的坚强体现在对女儿的态度甚至近乎粗暴。在神父那里,她更表现出不近人情的“固执”和“执拗”。这种情感的“节制”与不动声色的叙述,让读者遭遇到无以言说的战栗:母爱无关法律、道德,母爱只与亲情相关!这就使得小说潜藏着的无边的悲痛和宽广的母爱汹涌激荡着读者的内心。同样,神父对教民也承载着一种超越道德伦理的生命关爱。情感是潜伏的线索,爱的情感是驱使情节发展的内动力。(2)如果儿子不是小偷,“礼拜二”与“午睡时刻”就只能是一个时间,是作者使用时间作为小说标题的惯常手法,无须深究。母亲种种“节制”自己情感的“反常”表现,一方面符合底层“弱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更能表现母爱不仅仅体现在对儿子的怜爱上,而且体现在对儿子形象的维护上。与其像一般人那样哭哭啼啼发泄情感,博取别人廉价的同情,还不如抬起高昂的头颅捍卫生命的尊严,有力反击世俗的误解和嘲讽。在母亲那里,母爱超越了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即使在世人面前,孩子死得毫无尊严,但在母亲心目中,他永远得到怜爱。小说向读者展示出了母爱的执着与坚强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真爱。这种情感节制的文学表现,使得小说的主题有着无比深广的内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人物自己说话,(比花力气煽情)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节制胜于放纵。
  教师要善于倾听,敏锐发现,灵活把握教学契机,智慧地面对教学问题,机智地介入和疏导学生的困惑、偏差:或将错就错,或顺水推舟,或刨根问底,或欲擒故纵,或化整为零,或移花接木,促成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使探究活动富有弹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的飞跃。例如,有学生就小说中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柜子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女孩子的妈妈在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经设想过圣彼得的钥匙就是这么个样子”提出了质疑:“圣彼得的钥匙”代表什么?“生了锈”,而且几代人想象都“生了锈”又是什么深层含义?笔者意识到这也是深入本文的一条捷径,它将可能通往文本的核心。于是鼓励学生回归文本,尝试从“圣彼得的钥匙”出发进行探究。通过即时上网查找资料,学生明白:圣彼得是耶稣大弟子,掌管着天国的钥匙。钥匙象征拯救,代表一种救赎的力量。而“生了锈”极有可能是指拯救的路受阻,上帝的爱与宽恕被遮蔽。救赎的力量究竟指向哪里呢?于是学生找到了自以为善的人们围观他们所谓的“恶”(小偷的家属)——“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窗子外面净是人!”神父也没能超出庸常的善恶(“你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而雷薇卡太太甚至想都没想就眼睛一闭打死了所谓的“小偷”(暂且不论这个“小偷”成立与否以及他可能有的动机)。进而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相爱有多么艰难,拯救有多么艰难,世俗之中庸常善恶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教师再让学生揣摩母亲的动作神情和语言,明白为什么那束枯萎的鲜花让我们战栗,为什么母亲的镇静让我们觉得高贵?因为正是母亲的节制,恰恰表现出了她对世俗中这种庸常善恶的反抗,表达了一种人性的悲悯。只有爱,才能消除钥匙上的锈迹。母亲应该是这把救赎的钥匙。正是马尔克斯“简洁而不动声色的叙述”,透出了作家对这种剥夺了个体间自由的爱的庸常善恶的厌恶和批判,让我们明白这种情感的节制同样也是作家马尔克斯的节制。这样既有效生成教学内容,又让学生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旨,达到了探究的目的。
  三、落实选修的基础地位,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选修课终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外国小说欣赏》探究教学也要坚守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尽管外国小说作品的翻译质量不怎么尽如人意,但是教师还是应该用好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语言学习的典范——教材,引导学生始终立足文本,深化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例如学生从“她们径直朝神父家走去”的“径直”一词中品读出母女俩直接去祭奠,心情迫切,足见亲情浓烈,母爱泛滥。从车站“空无一人”,“小镇热得像个蒸笼”,“走过荒凉的车站,车站地上墁的花砖已经被野草挤得裂开”,“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的环境描写中品读出小说内在的叙事张力在不断增强。从神父门外围观人群的描写中,品读出世俗的陋见如同中午炎热的天气压得人窒息……
  当然,文学欣赏绝不能止步于阅读,欣赏应该经历“阅读——鉴赏——模仿——创作”这样一个历程。学生只有把文本的精华内化到自己的写作中,才算真正学会了欣赏。《外国小说欣赏》这本教材突出了写作的位置,无论是从选文还是到设问、实践活动,各个环节都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单元小说话题的内容就像是写作训练的要求,“叙述”话题要求讲究叙述视角,“场景”话题要求发挥场景描写的作用,“主题”话题要求了解“母题”,“人物”话题介绍“贴着人物写”……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国小说欣赏》也是一门写作课,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应当注重从小说话题中提炼可操作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例如要求学生贴近原文“含蓄”的叙述风格进行想象练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母亲走出大门,走向围观的人群”时的场面描写。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赏析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桔子》,体会如出一辙的叙事风格和细节描写,分析该小说的情感表达特点,写一篇文学短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实施有效的专题探究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探究出多少成果,而是让学生从人文化、个性化、生活化方面开展自主选择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品位,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笔中,完成对小说知识的初步领会,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同时在阅读中形成并强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只有这样,阅读鉴赏类选修课程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学功效。[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