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父子相为隐”中的“隐”与“直”

时间:2013-11-07 10: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曹洋 点击次数:

  摘要:"亲亲相隐"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争论导致了对儒家伦理的不同认识与评判。许多因此生发的对儒家哲学的诟病正是出于对"隐"与"直"二字的望文生义式的片面理解,因此回到原初语境,阐释孔子之本义,"隐"为沉默、回避,"可与言而不言",故最为切近中道、直道。如此,方能超越立场评判,明辨学术事实。
  关键词:父子相为隐;隐;直;儒家伦理
  自本世纪初,学界关于"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之争论,因其既关涉儒家伦理的历史及其价值,而且关乎当今社会的伦理与法律等诸多现实问题,得到了学者们集中而深刻的关注。面对极其复杂而尖锐的争论,应超越立场之评判,而明辨学术之事实。"亲亲相隐"即"亲亲相为隐",由"父子相为隐"引申而来。"父子相为隐"出自《论语》之"子路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第18章)孔子在明确表示了"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的态度之后,其所认同的"隐"与"直"所谓何意呢?
  一、"亲亲相隐"之"隐"
  对于本章中的"隐"字之含义,古往今来的学者争论纷杂,而这些不同的理解正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观形成不同评判的主要依据。本文将面对学界已有的对"隐"字的理解,结合对"隐"字之字源本义,及其在《论语》其他各章出现之含义的考察,回到本章的原初语境具体分析"亲亲相隐"之"隐"。
  在《康熙字典》等字典、辞典中,"隐"字有匿、微、度、藏、私、去、蔽、讳、痛等诸多含义。学界关于"隐"字含义的理解,形成最早也是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当属认为"隐"字为"隐瞒"之含义。自朱熹《论语集注》及至现当代的李泽厚、杨伯峻等诸多学者译注《论语》,皆以"隐瞒"释"隐",如钱穆在《论语新解》一书中将本句释为:"隐,隐藏义。","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2](341)此外,也有部分学者提出,"隐"字作为"洁身自好","审度考虑","代为受过",通假为"櫽"作"矫正"之义等观点,并做出了相关论述。
  在《论语》中,"隐"字分别在五篇七章中出现,共九次。通过对《论语》中"隐"字出现的几处原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论语》中的"隐"字,无外乎两种含义:一是,与"见"、"行义"等相对应的"隐"、"隐居"、"隐者"等,即隐居、不见、不行的含义,是行为生活意义上的;二是,与"言"、"证"相对应的"不言"、"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即不显、不言的含义,是言语思想意义上的。"隐"字作隐居、不显等第一层含义的语句有: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第13章)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第11章)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执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第7章)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