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中小学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2)

时间:2013-11-16 11:2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小华 项福库 何丽 点击次数:


  (2)中共早期优秀军事指挥员--李鸣珂,1899年生,四川省南部县人。1924年参加川军。1925年到广州入熊克武创办的建国联军军事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转入黄埔军校第4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担负警卫周恩来、叶挺等领导人的安全"重任。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和中央特科工作,保卫中央机关的安全,被誉为"隐蔽战线上的一把尖刀"。1928年夏,由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派往重庆,担任中共四川省军委书记,发动和领导川东起义和涪陵罗云坝起义,组建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1930年4月,在奉命即将赴洪湖区就任红6军军长前夕,亲自执行惩处叛徒易觉先的任务,行动中被捕,4月19日在重庆朝天门英勇就义。他在遗书中要妻子"好好教育孩子,准备给我复仇……你今后唯有革命";劝告同志们:"切莫为我空悲痛,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⑶涪陵工人运动先驱--钟善辅,1889年出生在涪陵的革命老区罗云乡,是渝东南、也是重庆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成都市工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驻川特派专员。1925年秋在家乡罗云发展了涪陵第一批党员,组建渝东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罗云支部。1927年4、5月间到武汉出席中共"五大",会后返川,任中共川西特委工运委员。又先后担任中共川东军委、丰都县委书记工作。1930年春,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成立,他担任后勤、策应工作。4月下旬,他在丰都组织筹划"五·一"游行大示威活动时被捕牺牲。
  以上几位革命先烈是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渝东南民族地区成千上万革命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是当今大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十分难得的红色文化资源。
  3.境内老区分布着丰富的革命遗址遗存
  ⑴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旧址--坐落于涪陵区长江北岸风景名胜"点易园"东侧的原"四川省立第四中学",现为涪陵区第十三中学。学校南临滚滚长江,与涪陵城隔江相望,背靠北山坪。1924年8月重庆地方团组织负责人童庸生(又名童鲁)经杨闇公介绍到此任国文教师。他在学校创立"社会问题研究会",出版社会问题研究《专刊》,在会员中发展团员,建立了涪陵区第一个青年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涪陵支部"。之后,团涪陵支部贯彻团中央全国代表会议精神,把团组织扩大至涪陵其他中学,并创办团的机关报《新涪陵报》。团涪陵支部的建立为涪陵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培养了干部,在涪陵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火种。
  ⑵四川二路红军诞生地--涪陵罗云乡罗云村罗云坝,位于涪陵城东偏北约35公里的铜矿山脚下,地处涪陵、丰都、武隆三区、县交界处。在罗云坝,1925年秋建立了涪陵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罗云支部,1927年成立乡农协,1928年发动渝东南著名的"土地会"暴动,1929年建立乡农民赤卫队,1930年4月成立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曾留下文昌宫、洞老壳、跃马坑、鸡石尖、马房岭、钟台子等多处革命遗址,是区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⑶渝东南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旧址--李家祠堂,是涪陵区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顺乡大路村西1公里。祠堂为大木架歇山式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一楼一底的住房,共12间。祠堂现为民居,未被开发与利用。1927年6月24日,共产党员李蔚如等在这里主持召开涪陵县农民代表大会,县农民协会由此诞生。涪陵县农民协会是渝东南、也是重庆市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它的成立是渝东南农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的重要标志。
  ⑷弋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又名弋阳国民师范学校,是涪陵区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涪陵的革命老区新妙镇弋阳村油江河牛渡滩侧,是土木结构的两幢平行排列楼房,是共产党员李蔚如为培养农运骨干和军事人才于1927年3月建成的。同年7月,反动派杀害了李蔚如,又大肆搜捕和迫害进步师生。1928年下半年,农讲所被迫停办。农讲所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为涪陵、渝东南乃至重庆培养出大批农运骨干,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
  此外还有土地坡农民暴动指挥所旧址、李焕堂烈士故居、李焕堂烈士墓、钟善辅烈士故居、钟善辅烈士墓、李蔚如烈士墓、郑光宗烈士墓、张光平烈士墓、罗云红军烈士陵园等遗址遗迹。
  调查得知,涪陵三大革命老区大顺乡、新妙镇和罗云乡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许多革命先烈,留下了丰富的革命事迹、革命遗址和文物,是全区珍贵的红色乡土文化资源,是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活教材。
  二、涪陵中小学对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之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民爱国情感的升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不可否认,多年来涪陵中小学对境内三大革命老区大顺乡、新妙镇和罗云乡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行政部门忽视,资源有待开发,学校重视不够,利用力度有限等诸多问题。
  1.行政部门忽视,资源有待开发
  区乡镇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未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教育作用,没有认识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没有制订具体的要求中小学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件与措施,更谈不上为中小学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有利条件。境内虽然有着《涪陵市志》、《涪陵地区简志》、《涪陵区志》、《涪陵地区文物志》等文献资源和丰富的老区革命事迹、革命遗址和文物,它们是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然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组织人力深度挖掘、整合、利用这些资源。
  2.学校重视不够,利用力度有限
  境内丰富的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为中小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各学校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老区红色文化学习氛围。调查得知,境内各小学除荔枝希望小学有专门校园网外,其他小学均没有专门的校园网,各中学虽都有校园网,但其校园网及其校园广播、板报中极少提及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有些学校虽然也组织学生开展学唱红军歌曲、学讲革命故事等活动,但并未融入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诚然,涪陵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在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组织小部分学生去各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遗址等教育基地扫墓、献花,举行入党、入团仪式和各种宣誓仪式,缅怀老区革命先烈。如2011年清明节前后,涪陵四中学生在涪陵烈士陵园开展了以"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为主题的祭奠革命先烈活动;涪陵十七中百余名团员到原新村乡烈士陵园扫墓并在烈士墓前宣读入团誓词;大顺中学全体学生到当地李蔚如烈士陵园敬献花圈,聆听烈士的光荣事迹。蔺市堡子中学、涪陵城一校、涪陵城三校、马武太和九年制学校等也分别在清明节前后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这些活动虽开展得有声有色,但缺乏全局性,没有让全体学生接受老区红色资源的熏陶,收效有限。更有部分学校,特别是一些小学几乎没有开展,原因是担心学生安全问题。3.教师有所利用,局限历史课中
  调查得知,境内中小学教师自觉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为数甚少,虽然有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偶尔在课堂中穿插介绍一些老区革命史,但也只局限于历史课教学中,而且其涉及面及深度十分有限。其他学科教师认为这些资源与其课程毫无关联,故教学中根本没有触及。各小学因未开设历史课,故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几率更少。总之,多数中小学教师之所以没有自觉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资源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错误认为升学考试并不考察这部分知识,讲述这些内容会浪费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而教学中干脆放弃了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因之二是部分教师本人对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甚少,教学中无法灵活自如地对其加以利用,加之多数学校面临升学压力,明令教师要严格根据教材讲授,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对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讲授。
  三、解决涪陵中小学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之对策
  1.行政部门重视,加大开发力度
  区乡镇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制订具体的要求中小学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文件与措施,组织专门人员搜集、整理、编写及出版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系列文献资料,供中小学使用。首先,提炼《大革命时期的涪陵》、《中共涪陵地区简史》、《涪陵文史资料选辑》、《重庆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重庆历史》、《重庆英模传》、《涪陵市志》、《涪陵区志》、《涪陵地区简史》、《涪陵地区文物志》等著述中有关境内老区红色文化素材,既可编写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普及老区红色文化知识的校本教材,又可撰写《"独臂将军"李蔚如》、《中共早期优秀军事指挥员李鸣珂》、《涪陵工人运动先驱钟善辅》、《"钢铁战士"潘昌义》等境内老区英雄人物传记,供学生阅读。其次,将遍布境内三大老区的革命遗址及涪陵区博物馆里的文物拍成图片,附上详细说明,出版一本关于境内老区红色遗址遗存的图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些文献资料的出版,可为中小学师生全面深入了解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方便。
  2.学校高度重视,加大利用力度
  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全面启动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工程。
  ⑴以校园网为载体,充分发挥网络在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渗透功能。校园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各中小学校应尽快建立、完善校园网,设立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专栏,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在开发利用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渗透功能,充分发挥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实效。
  ⑵以广播、板报、手抄报为阵地,扩大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如每日校园广播时可增加老区红色文化专栏,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以宣传老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在老区红色文化和老区精神熏陶下营造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⑶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播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题班会、团会活动;观看反映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影视剧;举办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和故事演讲会;邀请老红军、专家学者作老区红色文化史专题报告;利用节假日参观涪陵区历史博物馆及老区遗址遗存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感受老区红色文化,感受老区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体悟中国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信念,充分认识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中接受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教师认真践行,利用各门课中
  主动寓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于日常教学之中。家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学生对家乡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教学中把家乡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有选择、有计划地穿插进去,使学生由了解乡情入手到认识国情,由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是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认识过程基本规律的。无论是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与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有直接关联的课程,还是数学、英语、体育等看似与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无关的课程,教师都可在导言中、课文教学中、课堂探究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机、适当、巧妙地穿插一些发生在学生家乡老区的红色文化史、革命先烈奇闻逸事等知识。这既能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涪陵三大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它们是涪陵乃至重庆市各级学校开展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难得的乡土教材,拥有巨大开发与利用潜力。我们坚信,在涪陵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及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下,境内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必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唤醒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座灯塔。
  参考文献
  [1]项福库,何丽.渝东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庆社会科学,2010(4).
  [2]我党早期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李鸣珂.人民日报,2006-1-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