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6 10:0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勤 点击次数:
细看这三个目标,其实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知等,依然包含其中,但这些不是核心目标。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层层深入的练习表达:目标1,意在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做到“读书留痕”,把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读懂的东西有条有理地说出来;目标2,在于让学生聚焦课文重点,通过个体研读、小组交流以及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能“读到语言文字的背后去”,在话题的指引下,表达自己的读书思考、读书发现;目标3,则是设置与课文学习相关的特定语境,让学生尝试着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对课文语言进行重组、想象或评述,即在语言的积极运用中实现对语言与思维的双重建构。
目标明晰之后,表达型语文教学在版块设计与课堂组织推进中,又有哪些注意点呢?
一、巧设表达话题
“表达型”课堂打破“教为主线、精密设计”的线性教学结构,代之以“学为主体、话题推进”的板块式教学结构。于是,话题的选取与设计就至关重要。好的话题,如一把精巧的钥匙,能开启学生的阅读心向;又如一盏明灯,能指引学生思维的航向。好话题需符合三条基本标准:①有利于学生紧贴文本,与文本作深入对话;②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③话题紧贴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或思想、精神成长有密切的意义关联。
《鞋匠的儿子》教学中,在“初读,练说读懂的话”“细读,练说发现的话”“练笔,试说创造的话”三大板块,笔者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话题:
1.《鞋匠的儿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写人的文章通常需要读懂“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这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想表达对他的什么情感”“又是怎样来写的”等问题。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哪些内容呢?请将自己的思路稍作整理,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初读收获。
2.林肯的三段演讲,似乎既不华丽,也不深奥难懂,却为何能让参议员们由“羞辱”“大笑”而变为“静默”甚至是由衷的“赞叹”?看似平常的语言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智慧和魅力?请细加品读,作圈画批注,写下你的发现。
3.学完全文,相信你对“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何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对“卑微”与“伟大”也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能以“一个参议员的心路历程”或“试论卑微与伟大”为题,写一写你的学习收获吗?
话题1,既对学生如何阅读“写人”类文章作出了一般性指导,又提出了初读反馈的要求。让学生“初读,练说读懂的话”,可以迅速把握学生的学情所在。对于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教师便无需再加讲解;对于学生有争议或疑惑之处,则可引导讨论。当然,在学生交流“读懂的话”时,教师应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根据学生的表述,及时择要板书,说不到的地方,教师可适度追问,以便让文章的“脉络图”清晰呈现,也让学生明白:“初读,练说读懂的话”,其实是在锤炼他们初读课文,迅速理清文脉、分清主次的能力。
话题2,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它既指明了学生品读及思考的方向,是在于发现林肯三段演讲辞中暗藏的智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从局部入手,紧贴演讲辞中关键的语词、标点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整体贯通,从三段演讲辞中一以贯之的观点和三处提示语的妙用等方面谈自己的发现。
话题3,让学生转换角色当一当参议员或评述人,写一写“参议员的心路历程”或“试论卑微与伟大”,实则是一种以写促思,让学生循着课堂学习与交流讨论的轨迹,继续往“深处”走一走,获得思维与语言的自我建构、自我提升。
二、给予表达时空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有充分的表达时空,教师就必须学会课堂留白:一是时间留白,即把课堂的主要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探讨;二是思维留白,即减少指示性话语的使用、避免不恰当的价值干预。表达型课堂之所以提倡留白,是因为在传统的接受型、指令型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或琐碎问答、统领控制课堂的情况普遍存在,由此造成了学生语用时间的缺失,学生内部思考、外在表达能力的缺失。教师对课堂控制越强势,学生的“被思维”和“被学习”也就越厉害。
《鞋匠的儿子》一文教学,我以导学单的方式引领学生个体先学,又在课堂教学中,以“初读,说读懂的话”“精读,说发现的话”“练笔,说创造的话”板块推进,目的正是在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交流、表达的时空,鼓励学生在与特定的学习内容相遇中,在与同伴交流中,在与老师对话过程中,在特定的任务情境、教育语境中,逐渐地、自主化地生成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附:导学单
1.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