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学科特性 突破言语惯性
时间:2013-12-10 10:5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小冬 点击次数:
摘要:结合语文学科特性,探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提倡课堂评价语言应紧扣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突破言语惯性,体现"激励性""准确性""启发性"等特点。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科特性言语惯性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17-02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走向共生的小学教育生态优化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小冬(1976-),曾用名吴冬梅,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海安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研究缘起
笔者曾参与收集和整理过一些有关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资料,由此对课堂评价有了一定的关注和思考。
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中,终结性评价占据了决定性地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显得不够"强势",课堂评价极少被关注。一位教师曾写道:"社会各界人士认为分数不是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一代青年人认识的就是分数和方块字,而方块字当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他们知之甚少。所以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一时间课堂上声色光影,教师与学生讨论共鸣,热热闹闹,至少听课的教师不寂寞。在这场热闹中,许多教师以为自己喜欢的,学生也一定喜欢;自己明白的,学生也一定明白,而且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剥夺了文字存在的空间。"这启示我们: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指向不应再是追求一个"精确的结论"和一个"学习结果",而是要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发挥潜能、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二、语文课堂评价的学科特性思考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主体内容,这里包括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能力、过程及效果等核心内容的评价。就语文课堂评价来说,它的"语文"特性在哪里?基于以上思考和认识,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评价要有独特的语言美感,应遵循四个原则。一要坚持审美原则,要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审美情趣;二要体现人文性原则,即落实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三要体现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要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评价的导向作用,淡化结果,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
三、语文课堂评价的言语惯性突破
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观察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的随意性仍很大,陈旧的语言屡见不鲜。在实践中,我们只有突破言语"惯性",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动机,真正为课堂教学增色。
(一)突破"空泛笼统",当学生的激励者
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的随意性很大,诸如滥用"好""很好"或"很对"……像这样笼统的说法就是空泛的"叫好",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学情作出具体明确的评价,有的甚至避而不评,使学生学得糊里糊涂、思维停滞不前。
以读课文为例,学生的朗读哪怕只有一点点成功,教师也应给予真诚的赞美,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雪儿》一课时,一学生读课文:"在'我'寂寞的时候,雪儿来到了'我'的身边。"老师点评:"你能读出作者的寂寞,这就叫会读书。你们也能像他一样读出作者的心情吗?"学生甲读,老师评:"音色美,读得更美。"学生乙读,老师继续评:"感情真挚,读得很动情。"学生丙读,老师赞叹:"你的心已经随着'我'和雪儿一起飞向蓝天。"
此课例中,教师四次评价的针对性都很强,通过一次又一次激励性的评价语给予学生肯定,使小小的心灵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二)突破"高高在上",做学生的倾听者
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评价时气势凌人。诸如:"你这样说是不行的!""你应该……"这样的说法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更不要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一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南沙群岛》时,问:"如果现在有一位外国人想了解南沙群岛,你会怎么做?"学生甲答:"我会把南沙群岛的美丽画下来送给他。"老师评:"这幅画一定很美!"学生乙答:"我会搜集一些南沙群岛的标本送给他们,让他们珍藏。"老师鼓励:"你想得真周到。"学生丙答:"我会带着他去游玩,把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老师羡慕:"真想和你一起去,做你的游客。"学生丁答:"我想为南沙群岛写首歌,然后唱给外国朋友听。"老师说:"我能听吗?"
此例中教师的评价语亲切、自然,是对学生表达的肯定,有认同也有欣赏。
(三)突破"夸大其辞",当学生的好参谋
有很多教师的评价语是陈词滥调,夸大其辞,对学生进行"吹捧"。如"你比李白还李白""你的概括能力很强,将来一定能当个好领导"……如此夸大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兴趣。
评价语要准确、实事求是,切忌模糊不清。特级教师李吉林教《我是一棵蒲公英》习作课时,一个学生描述完毕,老师点评:"'他常常在我的小脸庞上东瞧瞧,西瞧瞧'这儿不够好。"学生很机灵:"我给他改一下,可以说亲吻着我的脸蛋。"这时老师继续启迪学生:"这里是讲我们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好,但是生活得很愉快。同学们要注意,是要说蒲公英有理想、不怕苦,我们想一想这一段应该怎样叙述?"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没有美丽的花园和高大的楼房,但是我和姐妹们生活得很快乐,……有一次,风咆哮着、雨怒吼着,我们在暴风雨中手拉着手,顽强地抵抗风雨的袭击……。"听完后,另外一个学生立即补充:"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树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阳光照得他们闪闪发光。"老师及时评价:"不要说树叶上,而说我和姐妹身上滚动着露珠,那就更好些。"
教师的评价语涉及具体的指导内容,准确、到位,很有分寸感。在这样的指导中,学生知道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初步懂得围绕中心记叙一个事物,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突破"单一乏味",做学生的同行者
现实语文课堂中,有的老师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评价语单一乏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评价应从多元的角度,唤醒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最大的麦穗》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的三、四、五节,这时,老师点评并提示:"刚才大家都听到了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能触动人灵魂的话语,可却没注意到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愉悦!"该学生再次投入地读,听完,大家纷纷鼓掌。老师说:"大家的掌声是对你的认可与鼓励!"随后,老师又启发学生:"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地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的呢?请某某朗读课文的第六小节。"读毕,老师幽默地说:"看来你是严肃派的苏格拉底。这一节谁再读一遍?"(一位女同学柔声细语地读起来)老师继续点评:"你的朗读如春雨,润'心'细无声。看来,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
孙老师分别从语调、情感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方面做出评价,对学生各具风格的朗读都予以肯定,他扮演着学生同行者的角色,以最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应该如何阅读。
课堂实践中,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评价语言如能作更多的审视与反思,必将促进自身教学水准的提高,也一定会突破言语"惯性",使课堂评价迈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编辑:李小叶)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