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3: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鲁宁 点击次数:
因此,当教师在微笑的这一刻,教师并没有思考应该不应该微笑、应该怎样微笑,也没有一个诸如“ 自我”
之类的主体控制和决定着自己的微笑, 甚至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微笑了,只是在那一刻,教师在“ 投入”到这个境域中时,微笑自然发生了[12]。同样,学生在看到教师微笑的这一刻,学生是“ 沉浸”于微笑中的,在“ 沉浸”中学生领会到了教师微笑的意义。
与投入的微笑相对应, 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教师的微笑,本文称之为“ 形式的微笑”。“ 形式的微笑” 是指教师的微笑并不是在当下境域中自然出现的,而是由教师先于“ 与学生的相遇”带入到当下境域中的。在教育中,我们总是告诉教师要保持微笑,通常指的就是“ 形式的微笑”。固然,“ 形式的微笑”也能带来宽松的环境、友好的氛围,但“ 形式的微笑”却很难产生鼓励、谅解、理解、宽容的教师价值。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同样可以借助于这样一个“ 事件”来描述:假如现在你是一个不小心犯了错误的学生,当你焦急地向教师解释你无意中犯的错误时,你“ 看到了教师的微笑”,当你希望教师能够理解你时,你“ 看到了教师的微笑”,当你因为着急眼角溢出了泪水时,你“ 看到的还是教师的微笑”。这个时候,作为学生的你一定会想:“ 为什么教师一直在微笑? 教师有没有听到‘ 我’的解释? 教师有没有原谅‘ 我’犯的错误? 教师有没有看到‘ 我’改正错误的决心? ”因此,在“ 形式的微笑”中,学生体会到的不是理解、谅解和宽容,而是“ 疑惑”。因此,“ 形式的微笑”不是教师“ 投入”其中的微笑,而是教师“ 带入”到当下“ 事件”中的微笑,这种微笑脱离了当下的生活境域,成为教师可以控制的对象。在这样的微笑中, 教师和学生都没有“ 投入”其中,因此也不能产生教育意义。
并且相反,“ 形式的微笑” 不但不能对学生产生当下的鼓励、理解、宽容、关心、接纳的教育意义,反而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 虚情假意”的印象,这是我们教师在微笑时应该注意的。
在教育中,我们总是要求老师要保持微笑,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出现在当下境域中教师“ 投入”的微笑,而不是“ 形式的微笑”,因为只有发生在当下境域中的教师“ 投入”的微笑,才会产生温暖、宽容、鼓励、接纳、谅解、关心、理解的意蕴。
在已有关于教师微笑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只是教师微笑的意义与作用,几乎没有探讨教师微笑意义发生的过程、学生对教师微笑的领会等问题,原因就在于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些问题是难以描述和解释的。本文在对教师微笑意蕴的现象学阐释中,并没有“ 理论的”“ 对象化的”分析教师微笑,而是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把教师微笑放置在“ 实际生活境域”中,从教师和学生体验的角度来描述和解释教师微笑意义发生的过程,虽然这样一种研究方式并不能完全透彻地解释清楚教师微笑的意蕴,但却给我们进一步研究教师的微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研究方式。
参考文献:
[1][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6.151.
[2]彭立群.海德格尔的“ 境域格式”概念解析[J].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6) .
[3]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16-217.
[4][德]黑尔德.世界现象学[M].倪梁康,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20.
[5][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9-210.
[6][7][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67,173-179.
[8]张一兵.作为发生事件的生命体验[J].现代哲学,2011,( 5) .
[9][德]海德格尔.形式显示的现象学[M].孙周兴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8-19.
[10]张祥龙.海德格尔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2-94.
[11][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来自德国的大师[M].靳希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4.
[12][德]海德格尔.时间概念史导论[M].欧东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4-45.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