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8 14: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卢鑫 点击次数:
作为报纸灵魂和旗帜的新闻评论是表达立场和观点最直接的手段,观点明确、集中、直指要害、有效承担监督公共权力的社会责任,是极其有力的传播形式。由于传媒竞争加剧,报纸需要在深度和观点上做文章才能赢得受众。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与言论都是混合编排,这体现了报社的立场和舆论导向,但对新闻的客观性是非常不利的。都市报把新闻与言论分别编排,增设时评版面,一方面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言论在报纸中的地位,凸显了其言论空间。选题是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对都市报来说,选题多与市民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能够体现报纸言论特色的就是选题,若评论选题大致相同,人云亦云,那么都市报的言论版也就淹没在信息海洋中,因此说研究其选题的兴起和存在的问题时很有必要的。
一、都市报评论兴起的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报》开设时评版,报界掀起新闻评论的热潮。全国各大城市与地区的都市类报纸都陆续增设时评版——北京的《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上海的《东方早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西安的《华商报》,郑州的《大河报》,长沙的《潇湘晨报》等等,同论文部落时也有一批新闻评论写作人员及与报章联盟的知识分子涌现出来,这表明当今社会语境下我国的民众增强了表达欲望与表达能力,形成了一种“公民写作”的盛况。那么都市报评论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社会进步,民主发展,多元宽容的舆论生态环境的形成为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发展营造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与革新对媒体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媒体不仅要快速更新信息,更要提供时效性快、思想性强、可读性高的见解独到的“独家言论”,大多数都市报开设新闻评论版,强化评论,是基于以下认知——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新闻,但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在对新闻事件、新闻题材总体把握之上的新闻解读之争[1]。因此,一批具有思想性和建设性的都市报评论随之而生,这些评论以差异的视角来审视新近发生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新闻事件,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成为了衡量都市报品位的标尺之一。
二、都市报评论选题的特点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道工序。选题的及时与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论的质量和成败。一般而言,都市报对市民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体育等领域的话题进行全方位报道,能够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同时都市报的时评版若能形成一个观点的意见自由市场,这对都市报本身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都市报评论版所设议题与受众的相关度越高,其受关注就越高,议题设置的效果就越好。观察近年来的都市报评论,会发现其选题有以下特点:
1.贴近民间视角。都市报时评平民化体现在作者的平民化。队伍的多层次化则是保障平民化视角的的重要基础,评论作者从以往的传媒界人士扩展为一般职员、普通市民等各种职业的人群,形成较合理的时评作者队伍。平民化还体现为都市报是市民化的报纸,以平民的立场和视角,用平民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发表言论,关注普通人关注的热点,注重从人文、人性的角度去寻找热门话题引导舆论。
2.与新闻捆绑。评论大多是以新闻报道为由头,新闻信息成为评论写作的主要来源。这要求评论一方面要保持时新,另一方面又要在以事实为基础的前提下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纵观评论的发展规律,不管未来其内容和形式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有一点不会变化即它须以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作为评论由头或是论据基础。
3.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都市报来说,受众是其衣食父母,因此选题多聚焦市民生活,选取与他们有着切身利益的信息进行评论。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受众更希望通过媒体实现自己的“传媒接近权”,而时评正好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公共意见论坛,为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草根阶层可以在市民化报纸上发声,民众声音可以得到释放,形式与话题的多样化促使舆论的宣泄功能得以实现,思想也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提升,“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让我们停留在原地”[2]。
三、都市报评论选题存在的问题
都市报评论的议题设置丰富,从政府执政到市民生活,从舆论监督到公民利益、从文化教育到经济市场等多个方面,其在传达民情、监督社会、舆论引导、建构社会文明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异地化的都市报评论的选题偏多,不利于对本地的监督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