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以湖北省大洲村为个案(下)
时间:2016-02-02 13:3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胡庆山、王健、王维 点击次数: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二者都对发展农村和农民体育做出了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的第一天起原国家体委等11个部门就联合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从此,该活动便成为一个制度模式一直延续下来,至2001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入,"全民健身宣传周"被改为"全民健身周",虽然去掉了"宣传"二字,但并不是说宣传工作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再重要,而是因为"全民健身周"业已涵盖了"宣传"这一工作环节,且国家仍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作为"全民健身周"的重要内容与要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为我国农村和农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特别是"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对20世纪我国农村和农民体育蓬勃兴起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发《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该文件提出了"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要求和导向,指出农村体育应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要"因地制宜、科学文明"地来开展为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农村体育活动,并要求乡镇政府要把体育事业纳入社会发展规划。诚然,这一发展纲要的制定对21世纪我国农村和农民体育的发展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其不仅突出强调了农村体育的工作重点,还指明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一项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计划,最初命名为"雪炭计划",后改名为"雪炭工程'该工程分步进行,主要在三峡库区、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及边远穷困地区、遭受自然灾害袭击严重地区及下岗职工较多的地区实施。"雪炭工程"是体育界的"希望工程",其作为体育领域的扶贫工程已形成一项制度,对于改善贫困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2年7月22曰,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再次指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这是对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要求和导向的一大肯定。此外,《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以及"群众体育工作应努力做到亲民、便民、利民'不可否认,党中央、国务院下达的这一文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世纪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思路,是引领现时期我国农村和农民体育发展的不可多得的纲领性文件。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将群体工作定为"农村体育年",提出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主题口号,并确定了以"体育三下乡"为主题活动,以"新体育、新农村、新生活"为宣传口号来开展农村体育工作。2004年开始在全国启动的"体育三下乡"活动,确立以乡镇为重点、结合"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实施,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面向农民、服务农民,努力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的多元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这是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在行动上的具体落实,对推进我国农民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奠定了直接基础。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对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进行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等举措。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第一次发出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号召。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