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时间:2015-11-04 09: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聂珍钊 点击次数:

  内容摘要: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 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 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_种 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_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 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 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 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 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关键词:文学 伦理学 批评伦理 意识伦理 禁忌伦理 环境伦理身份

  Title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ts Fundaments and Terms

  Abstract!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research method to read, analyze and interpret literary works, to study literary authors and literary problems from perspective of ethics. The basic thought of this method is that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ethics in nature as it is the special expressions of ethi?cal ideas and moral life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Literature is not art of languages but of text consisting of characters. It is not ideology or aesthetic ideology, but material form existing by literal text. Teaching or instruction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and first function of literature, but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s the second which serves the first. By use of terms such as ethics, incest, ethical taboo, ethical chaos, ethical consciousness, ethical situation, ethical identity, ethical choice, etc. , th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xplains and comments the different life with its moral features from ethical perspective.

  Keywords I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thical consciousness ethical taboo ethical situation ethical identityAuthor! Nie Zhenzhao is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hief editor of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 , and vice president respectively of China National Foreign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nd 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oetry and Poetics. His recent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s theory and methodology.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A Study of Thomas Hardy? s Novels and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Verse Rhythm a?mong many others.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被介绍引入中国,如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批 评、以社会和历史为出发点的审美批评、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批评、在人类 学基础上产生的原型-神话批评、在语言学基础上产生的形式主义批评、在文体学基础上产 生的叙事学批评,还有接受反应批评、后现代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 文化批评等。这些批评是我国文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批评方法,形成我国文学批评中西融 合、多元共存的局面,推动着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翻译介绍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学批评方 法进行考察,可以大致把它们分为三个大类:_是强调形式价值的形式主义批评,如20世纪 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批评。二是 注重分析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文化是如何表现自身和受制于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文化 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这种批评方法强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学,如文化与权力、文化与 意识形态霸权等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末我国文学研究中主要的批评方法之_。三是从政 治和社会角度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如女性主义批评、生态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 义批评等。尽管上述批评用于文学研究时也展开对文学与政治、道德、性别、种族等关系的 研究,展开对当代社会文化的“道德评价”或批判,但最后都还是回到了各自批评的基础如 形式、文化、性别或环境的原点上,都表现出伦理缺场的总体特征。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界,几乎是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一统 天下。尽管我们应该对西方批评方法在中国发挥的作用做出积极和肯定的评价,但是我们 在享受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在文学批评领域留下的遗憾。 这种遗憾首先表现在文学批评方法的原创权总是归于西方人。我们不否认把西方的文学批 评理论和方法介绍进来为我们所用的贡献,也不否认我们在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中采用西 方的标准(如名词、术语、概念及思想)方便了我们同西方在文学研究中的对话、交流与沟 通,但是我们不能不作严肃认真的思考,为什么在文学批评方法原创权及话语权方面缺少我 们的参与?为什么在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的成果中缺少我们自己的创新和贡献?尤其是在 国家强调创新战略的今天,这更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文学批评多元化的时代,往往新的流行方法大行其道,但是旧有的或是传统的方法也 不时显示出新的力量,在文学批评中发挥重要作用。纵观文学批评方法运用的历史,文学批 评方法并不完全遵守新旧交替的自然进化规律,往往是新旧并存,中西融合,相互借鉴,并在 多元并存和跨学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催生出新的批评方法,从而为文学批评增添新的活 力。21世纪初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在西方多种批评方法相互碰撞 并借鉴吸收伦理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用于研究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 评的出现在西方批评话语中增加了我们自己的声音,为我们的文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选 择,尤其是它对文学伦理价值的关注,更使这一方法显露出新的魅力。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主要用于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 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的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同传统的道德批评不同,它不是从今 天的道德立场简单地对历史的文学进行好与坏的道德价值判断,而是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 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 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对事件、人 物、文学问题等给以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作出道德评价。传统的道德批评似乎也强调以一 定的道德意识和在这种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批评文学,但是这种评价文学的 善恶标准是以批评家或批评家所代表的时代价值取向为基础的,因此批评家个人的道德立 场、时代的道德标准就必然影响到对文学的评价,文学往往被用来诠释批评家的道德观念。 实际上,这种批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批评家阐释文学,而成了文学阐释批评家,即文学阐释 批评家所代表的_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同道德批评的根本区别就在 于它的历史客观性,即文学批评不能超越文学历史。客观的伦理环境或历史环境是理解、阐 释和评价的文学的基础,文学的现实价值就是历史价值的新发现。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目前流行的其它文学批评方法的不同,首先在于它有着不同的理论 基础。文学伦理学批评从起源上把文学看成道德的产物,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 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关于文艺起源的问题,古今中 外有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作过多方面的探讨:有人主张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模仿,有 人主张起源于人与生俱来的游戏本能或冲动,有人主张起源于原始先民带有宗教性质的原 始巫术,有人认为起源于人的情感表现的需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关于文学的起源,目前 看法并不一致,然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观点,则是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被认为是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在中国影响最大。但是,劳动只是_种生产活动方式,它只能是文艺起源的 条件,却不能互为因果。文艺可以借助劳动产生,但不能由劳动转变而来,即文艺不能起源 于劳动。那么文学是如何起源的呢?按照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文学的产生源于人类伦 理表达的需要,它从人类伦理观念的文本转换而来,其动力来源于人类共享道德经验的渴 望。恩格斯指出“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 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510 - 511)。原始人类对相互帮助和共同协作的认识,就是对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 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如何建立人类秩序的理解。这实质上就是人类最初的伦理观念。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伦理性质的,因此以相互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形式建立的集体或社 会秩序就是伦理秩序。人类最初的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伦理 秩序和伦理关系的体现,是一种伦理表现形式,而人类对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好处的认 识,就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伦理意识。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人类为了表达自己的伦理意识, 逐渐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字,然后借助文字记载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事例,阐释人类对这种 关系的理解,从而把抽象的和随着记忆消失的生活故事变成了由文字组成的文本,用于人类 生活的参考或生活指南。这些文本就是最初的文学,它们的产生过程就是文学的产生过程。

  从文学的起源看,文学概念的产生是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之上的,文学是文本的艺术。没 有文字就没有文本,没有文本则没有文学。由于单个的文字在没有组成文本之前,只是能够 表意的符号,所以由文字组成的文本才是文学的载体。但是,目前其它有关文学的理论则不 这样认为。例如,目前大多数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 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 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_种语言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 了物质符号基础”(《文学理论》97)。或者认为“文学作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 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童庆炳69)。上述观点显然混 淆了语言同文字的区别,更是忽视了作为文学存在的文本基础。语言就其性质而言,它可以 为文学的出现创作条件,例如利用语言讲述的故事可以成为文学的来源。但是,在电子技术 出现以前,以声音形式出现的语言只能凭借记忆保存,不能转换为可见的物质形态,因此借 助语言讲述的故事并不能真正凭借记忆保存下来。正是语言的这_特性,决定了语言本身 不能成为文学。直到文字出现以后,语言才能借助文字被转化成文本。当时的文字并非仅 仅为记录语言而创造的,它既可以记录语言,也可以记录以非语言形态存在的意识和思想, 把它们转化为物质形态。无论语言还是意识和思想,只有当它们借助文字记载下来以后,抽 象的思想和借助声音表现的语言才能转变成固定的物质形态,才能形成可视、可读的文本, 从而留传下来,并且能够借助视觉和发音器官得以再现。因此,简单地把文学称为语言艺术 显然混淆了不同艺术之间的区别,例如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演说和戏剧表演就只属于 表演艺术,而不是文学。文字是语言的物质形态,是构成文本的基本材料。文本既是语言的 物质形态,也是思想的物质形态,因此只有文本才能构成文学,而语言不能直接构成文学。 语言只有经过文字到文本的转化才有成为文学的可能,因为只有当语言转换为文字的形式 以后,作为语言表意符号的文字才能组成文本。文本是语言或思想的可视、可读形式,是文 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这_点,决定了文学是文本的艺术,或者是文字和文本的艺术,但 不是语言的艺术。

  在录音技术出现之前,由文字组成的文本是文学作品的唯一形式,具有物质的特性。因 此,文学作品不是抽象的,不是精神的,不是观念的,不是语言的,更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 美意识形态,而是_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但是,目前文学理论界似乎还未能接受这 样的观点。例如有人认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学和其他艺术_样,都属于社会 意识形态,是客观世界在人类观念领域的反映”,认为“文学作为_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 依据_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文学理论》75)。也有人给文学的“意识形态”加上限定词,把文学看成是“审美的意识形 态”。这种观点认为:“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 遍属性在于,它是_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童庆炳57)。 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童庆炳53)。并且认为:“在中国,把文学看成审美意识形态,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成果”(童庆炳5$。“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也 出现在西方文学理论中,例如在符比评与意识形态》(Criticize and Ideology)-书中,英国新 左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就明确提出了_般意识形态、美学意识形态、作者意识 形态、文本意识形态等一批意识形态范畴。他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一书中说“文 学,就我们所继承的这一词的含义来说,就是一种意识形态”(27)。佛克马和易布思也在他 们合著的仁十世纪文学理论》中说“显然,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根本上是一种意识 形态,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加以研究”(92)。在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关于‘‘文 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本质观的提出,被看成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命 题,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主流观点。

  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审美意识形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的思想观念,而我们 讨论的文学,却是文本形式的物质存在,因此我们决不能说文学就是思想观念。实际上,把 文学看成“意识形态”的观点从根本上说也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相反。此前已经有学者指 出,意识形态的概念首先由法国学者特拉西提出,因此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命题不是马克 思主义的观点。这并没有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学的意识形态(Ideolo?gy) 是指_种观念或者意识的集合,而文学如荷马史诗、希腊悲剧、歌德的诗歌、中国的诗经、 儒家经典、楚辞、元曲等首先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学文本,因此有关文学的意识形态则是 在文学文本基础上形成的抽象的文学观念,并不能等同于文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看问题,文学无论如何不能等同于文学的意识形态。那么,文学同意识形态或者审美意识形 态的关系是什么?是文学决定文学的意识形态“实践决定认识’,“客体决定主体”,这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 学的首要问题是意识还是物质的第_性问题,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 题。文学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观首先应该是文学文本决定意识形态还是意识形态 决定文学文本的问题,即文学文本还是意识形态第一性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文学 的本质特征就不难认识了。

  把文学看成是“审美的艺术”也是值得商榷的。目前有一种通行的观点,认为“文学是 审美的艺术”(《文学理论》86)。这种观点认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 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 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 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 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_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 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 的相互渗透状况”(童庆炳61)。什么是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这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命题。 且不论“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 域”的表述不知所云,仅就“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的观点,就是一个需 要讨论的问题。

  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论证文学的无功利性,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只要是审 美,就必然带有功利性。可以说,在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不带功利性的审美。按照无功 利论者的观点,不仅审美是无功利的,而且“文学往往是无功利的”(童庆炳61)。“无功利 (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 表现在, 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 无论作 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接受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童庆炳61)。显然,这_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只要参与文学活动, 就必然存在参与文学活动的动机,只要存在动机,就有了功利性。而且,文学无功利的观点 同前面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是相互矛盾的,因为意识形态必然带有功利性倾向。审美 无功利的观点似乎强调的是文学的审美属性,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审美价值的否定。在已 知的文学中,我们找不到不带功利性的文学作品,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审美感受又始 终同教诲(功利)结合在_起。因此,文学的功利性是其主要特点之_。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审美不是文学的属性,而是文学的功能,是文学功利实现的媒介。 正是这_点,决定了文学审美的功利性特征。任何文学作品都带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就是 教诲。无论是古代荷马的史诗、屈原的辞赋,还是现代人的诗歌、戏剧或者小说,它们的价值 都是由其教诲功能决定的。例如,荷马史诗教人生活准则,赫西俄德的《神谱》教人理解世 界,希腊的悲剧教人遵守道德规范和维护伦理秩序,儒家经典教人为人之道,屈原的辞赋教 人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这就是文学的教诲功能,也是文学的功利性特点。我们通过阅读 和理解文学作品而得到教诲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教诲的实现就是审美的结果,因此,教 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而审美只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而获取 教诲的_种方式种手段、媒介。

  但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不能脱离教诲功能单独存在,它必须同文学的教诲功能结合在_ 起。审美是认识美、理解美和欣赏美的一个心理接受过程,伦理价值是审美的前提。审美是 文学教诲价值的发现和实现,是文学体现伦理价值的方法和实现伦理目标的途径。审美是 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实际上,文学教诲的实现过程就是文学的审 美过程,教诲是文学审美的目的和结果。文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为人类提供娱乐,而在于为 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 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因此,文学的审美只有同文学的教诲功能结合在_ 起才有价值。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