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27 10: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苗强 点击次数:
摘 要:演员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将剧本中的人物转化成舞台形象。演员首先要了解人物,才能完美地塑造人物,因此人物分析对演员的表演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名著《雷雨》中周朴园与梅侍萍的角色塑造论证了人物分析对于演员表演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周朴园
谈到曹禺戏剧《雷雨》中的人物周朴园,人们总是将之与冷酷、刚愎、自私等性格特征联系在一起,至于周朴园与梅侍萍的“旧情”,更被解读为黄世仁与喜儿般的关系。事实上,通过对戏剧《雷雨》的文本细读,我们能够清楚地体察到“周梅”之间曾经存在的真挚情感。这可以从文本中的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佐证:
一、“三十年前”的潜意识话语呈现
在剧本《雷雨》中,周朴园与梅侍萍一再提及“三十年前”这一时间点。“三十年前”只是便于记忆的概数,对梅侍萍而言,是最悲惨也是最难忘的时间。而三十年前却是周朴园与梅侍萍恋爱时期的美好时光,距离梅侍萍被赶出周公馆有三年时间,是周朴园与梅侍萍炽热爱情燃烧的三年。“三十年前”这一时间话语的潜意识表露,恰恰表达出人真挚的情感。
二、周公馆的摆设
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不是偷偷摸摸的,他们在周家同居,有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孩子,并且在梅侍萍被赶出周家后,周朴园保留了梅侍萍当年所有的家具和摆设,从无锡搬家到天津后也一直保持着。另外,一些旧雨衣和旧衬衣都携带在身边,甚至就连梅侍萍当年生孩子时不敢吹风、要关窗户的习惯都保存下来。只有一个人出于内心的真爱才会持之以恒地维护一种旧有的生活习惯,这些旧有摆设以及习惯的留存,间接地印证了当年周朴园与梅侍萍刻骨铭心的爱情。
三、后娶妻子的不幸
梅侍萍被赶出家门后,周朴园至少先后娶过两个女人:一个是梅侍萍被赶出周公馆后周朴园迎娶的有钱女人,一个是蘩漪。在剧本中,前者没有存在过的痕迹,而后者蘩漪,作品不仅通过描写她嫁给周朴园之后承受的精神痛苦,还表达出蘩漪自身的不幸:受到周朴园的冷落,虽然有了孩子周冲,但是她感觉不到幸福,与周朴园更没有心灵上的交流,于是她在“棺材里等死”的时候与从乡野里走出来的继子周萍发生了为世人所不齿的乱伦行为,开始了拯救自己的“罪恶”行径。由此可见,除了梅侍萍之外,周朴园后面的两任妻子都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是他与梅侍萍的爱情创伤之后的心理折射。
四、周、梅会面的对白
梅侍萍决定带着四凤远走他乡,周朴园却猝不及防地出现在她面前。她立刻身不由己地被一种无法克制的情感所攫取,并努力寻找时机去表达、去倾诉,以图唤醒那段深藏着的记忆。从那句“老爷没有事了?”到她“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都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打开了他沉睡的记忆。在接下来梅侍萍的不断刺激和逼问下,周朴园却越来越沉浸在怀旧的情感之中,于是陷入痛苦往事与现实惊愕中的周朴园决定独自体悟那段郁积在心中的情感。“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这时,梅侍萍再度重复了先前被示意离开时的那句看似无意识的话:“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件雨衣,我怎么说?”这时,梅侍萍的情感已经达到了渴望倾泻的临界点。内心被痛苦所啮噬的梅侍萍无法就此关闭情感闸门,而周朴园表露的痛苦与悔愧之情又鼓励了她,于是她直接表明了身份,梅侍萍说出了一段精彩得足以让人拍案叫绝的话语来:“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在旧情人面前,梅侍萍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容貌,是对三十年前旧梦的重新续接。这些不经意的、潜意识的语言表达,明白无误地传达出了他们往昔的真挚爱情。“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沉浸在往昔情感中的梅侍萍被周朴园大煞风景的话唤回到现实。这句话印证了周朴园在生活体验下不断磨练出来的日渐冷酷的性格。这句无情的话虽然对梅侍萍来说很残酷,但符合周朴园的身份以及当时的情景。可以说,这段对白,既有现实的社会冲突,也有人与人之间的两性情感,两者巧妙地被结合了起来。
综上对文本的细读分析就会发现,周朴园与梅侍萍三十年前有一段真挚的感情,那么是谁导致了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悲剧?在戏剧《雷雨》中并没有表明,只说这一家要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按照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有钱人家出于家族声誉与个人声誉,往往会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家庭进行婚姻的结合,周朴园作为周家大少爷的身份地位以及由此附带着的家庭利益与个人名誉,已经注定周朴园不会也不可能选择“下人丫头”作为正式的太太。梅侍萍被赶走与这个不无关系,而她在戏剧《雷雨》中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高尚、清高,似乎也印证着这些。戏剧《雷雨》中周朴园与梅侍萍的爱情悲剧,让人们进一步感觉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正如林语堂所说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看到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才能看到人性的悲剧性。或许,人性越丰富,感情越细腻,作为人的性格悲剧的因素就会越多,遭遇的悲剧性往往也会越大。通过《雷雨》这一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深层次地对剧本进行剖析,没有对人物性格挖掘,语言台词的提炼,我们就很难抓住一个人物的真正核心,而是单单抓住了他的表象,这样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就无法打动观众,也无法感染自己。
参考文献:
[1]田本相主编.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曹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