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他们所倡导的“后现代”世界观却要实行“返魅”,回到宗教统治的有神论时代,以为只有这样自然才会丢弃“他性”,具有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我个人尽管赞成后现代生态存在论世界观的确立,但却不赞成“世界的返魅”,也就是说,不同意回到宗教的时代。当然,我也不赞成“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也的确同主客对立的机械唯物主义有关。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却同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迥然不同。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既承认世界的客观性,同时更重视人类的能动实践作用。而在实践中不仅有“人化的自然”,同时自然也反作用于人类,成为“人的对象化”。因此,笼统地对唯物主义加以否定批判是不正确的。至于自然是否具有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方面,“人类中心主义”确实偏颇,自然决不仅仅是‘他性”、“工具”、“被宰割的对象”自然同样也具有自己独立于人类的运行规律,并成为地球这个大家园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任何价值都不能离开自然,人类的生死存亡也都离不开自然。这就是后现代“人一自然一社会”的系统整体性观念,是一种崭新的生态存在论世界观。但自然是否同人类一样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内在精神”却是又同“返魅”、“万物有灵”等宗教神学观相联系,显得十分敏感,须谨慎对待。目前,还是以坚持‘人类与自然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中心”这样的观点为宜。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自然美的客观性问题,许多生态理论家认为,既然自然具有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内在精神”那么自然就有独立于人类的美与美感。有的论者将我们过去看作生物本能的动物因求偶而进行的啼鸣与展翅等都看作动物独有的美与美感。这种自然的客观美又同机械唯物主义从对象的典型性的角度认为自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美的观点不同。这种自然美同自然的“内在价值内在精神”的观点紧密相联。我个人一方面不同意“实践美学”完全以“人化的自然’来解释自然美的理论,同时也难以接受从自然的“内在价值’、“内在精神”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美”。我认为,还是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美。也就是说,凡是符合系统整体性,有利于改善人的生态存在状态的事物就是美的,反之,则是丑的。
再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就是生态美学的发展如何正确对待现代化及现代科技的问题。有的论者由于看到环境与生态的破坏是现代化的恶果之一,也同科技活动中工具理性的泛滥有关,因而走到否定现代化和科技的道路,主张抛弃科技,回到现代化之前的时代。实际上,这是对现代化与现代科技的一种片面的理解。因为,尽管现代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恶化后果,但现代化与现代科技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进步,对社会的前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也还要借助于科技的巨大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回到过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非历史主义态度。因为,历史主义不仅承认历史的事实,而且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反对历史的倒退。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我们认为,没有现代性,也就没有后现代性,没有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就没有现代生态学理论及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产生。这恰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可能颠倒或倒退。正如美国理论家但纳·菲利普所说:但是,假定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意味着回归过去一从都市的梦境里醒过来一却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对环境的理解是通过农业、工业化以及相伴随的科学兴起而引起自然的解体而发生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环境危机,可能就不会存在'环境想象,顶多将只是一种不经意的意识而已。亦将不会需要生态学家们去理解和修复自然世界这个遭到了损坏的机械装置。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提出还使我们面对一个这样的问题: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与实践美学的关系问题。前文已经谈到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是在我国美学由“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以及由“内部研究转到外部研究”的美学转向的过程中产生的。众所周知,“实践美学”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至今仍有其有价值的积极成分,但它又的确难以适应当前社会与学术发展的趋势。目前需要出现一种新的美学理论形态,既可保留实践美学的有价值的积极成分,又突破其局限,从而实现真正的超越。这样的理论,我个人认为就是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我认为,我们所建立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当然要吸收西方当代生态存在论的许多重要理论、概念,但又要对其批判地继承。那就是一方面要使其适合中国国情,同时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为此,我们提出建立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课题,我将另有专文阐述。
总之,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提出只是对实践美学超越的一种探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展开与发展,我期望这样的探索能给众多的理论研究者以某种启发,包括正面的,也包括反面的。
参考文献:
[1]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丨美丨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卜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余谋昌.生态哲学M丨.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丨巴西丨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丨M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的前景丨J卜文学评论,2001(3).
[6]丨德丨康德·判断力批判M卜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丨德丨黑格尔·美学M卜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丨德丨尼采.悲剧的诞生|M卜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9]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M丨.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10]胡经之.西方文论名著选编:下M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11]王宁.新文学史丨M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