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特的异化论看戏剧奥利安娜失败的必然性
时间:2013-09-15 13: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邹淮旭 点击次数:
一、以约翰教授为例浅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1、存在自身的异化现象
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下,工业化将人变成失去主体的、被操纵的、机械化的部分。萨特认为,人们是在匮乏的环境中从事生产的,一旦这些人视图克服和超越匮乏时,他们就把匮乏内在化了。也就是说,人们主观上是想克服和超越匮乏的,他们正是怀着超越匮乏的目的去从事种种实践和努力,但其结果却与他们的主观意图相反,不仅没能克服和超越匮乏,反而把原来作为环境和自然的匮乏内在化为人的一部分或基本存在模式。
作为建立一个学术乌托邦‘奥利安娜’的必要手段,约翰教授关上作为象征外界的办公室大门,向女学生开萝讲述自己的少年学习生涯:“在我的孩提时代,人们说我无能”,因此“我感觉自己没有价值”,约翰教授的匮乏感从学生的角色延续到了老师的角色,这种匮乏感不仅限制他物质上的愉悦,也给他的精神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因此教授敞开心扉:“我在教育系统里看到了剥削。实话告诉你,我憎恨学校,我憎恨老师。”
但是和其他人一样,约翰教授正是怀着超越匮乏的目的去从事种种实践和努力,也希望开萝不要过这种生活。他不满足于匮乏的现境,企图在这个资源匮乏的世界建立一个学术乌托邦的小天地,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并企图将开萝也吸纳进来。
2、存在与社会的异化关系(这一部分对电话的分析比较清楚)
萨特认为,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匮乏直接决定这个社会的一切方面,除了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的物质资料匮乏以外,其它某一方面的匮乏(精神层面、意识形态等)可能导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异化,由此带来人与社会的异化关系。
在该剧中,电话是约翰教授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在作者多达九次的‘电话实录’中,约翰教授从一开始就表现对作为外界象征的电话的极度不耐烦,因为这不仅是自己打破自身异化,也是寻求学术乌托邦中的女主人公认可的非常时刻,所以教授总是三言两语表明“我现在谈不了”,然后匆匆挂上电话。类似不能谈话的场景多次展现,营造出一种存在与社会的不和谐感。比如在第N(懒得数了)次电话中,约翰教授虽然竭力掩饰着自己目前的行为和动机,“我现在谈不了……因为我在跟学生谈话。”,轻描淡写的‘学生’两字却无法掩饰“这边的事也很重要。”以及未完成的台词:外界的事并不重要。
在剧本中,教授对待第三次电话的态度是告诉开萝“别理它”,仅有的一次拒接行为看似将存在与社会的异化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有时沉默比不上爆发,在频繁的电话骚扰下,约翰教授吼出了“你告诉她下次我们会在法庭上见面……”,接着愤怒地挂上电话。电话仅仅是一个存在与他者沟通的工具,在这里变成了外界的象征,教授的怒吼正是存在与外界的异化关系的真实写照。此外,电话交谈中大量的省略号也显示了存在与社会间的沟通障碍,当然,这种障碍的程度不及存在与他者间的障碍。
与此同时,教授不停地对自己的学生开萝夸耀自己即将到手的新房和终身职称,并许诺这是我们俩的新房。开萝对此嗤之以鼻:“你根本什么都不相信!”约翰教授的行为不仅表露出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他本身做为人自身的异化也已经根深蒂固,即被资本主义带来的实践——惰性的生活方式所麻醉。开萝的讥讽:“你一边嘲笑一边剥削付你房租的教育系统。”可以看出,约翰教授一面陶醉于各种物欲的优越条件中,一面希望建立超越这种物欲的学术乌托邦,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3、存在与他者之间的异化
萨特认为,在匮乏的环境中就每一个人和众多的他人一样都是实践的有机体而言,他是人;而就人在交往中与他人相互构成威胁而言,他又是非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对于一切其他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非人的人,并把一切其他的人看作非人的人,而且实际上无需考虑他人的人性。
从第一幕处于话语权绝对优势的约翰教授,到第三幕强势争到话语权的开萝,仅从沟通层面讲,两者并没有太大不同。破碎的语句充斥在整场交谈中,这是教授和开萝将对方互为对立的他者的必然结果。教授急不可耐地用语言展现自己主宰般的意识流,完全属于不同阶级的开萝则回应了他数十个“我不懂”“我不明白你在讲什么”。她将教授的话记在笔记本上,不料成为两人关系最终破裂后的呈堂证供。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