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0 14: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秀凤 点击次数:
摘要:交叉分类效应认为多重类别群体成员相对于那些单个类别的人来说,更容易被忽视。本文认为与单类比群体的典型性相比,大男子主义思想和种族优势思想会使多类别群体成员被认为是不典型的。因为多类别成员(如少数民族女性)不符合他们所属各个群体的群体特征(少数民族或女性)。他们将体验到本文所说的“交叉的隐形”即交叉分类效应。本文提出的交叉分类效应模型是成熟的,最后本文讨论了对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交叉性;交叉分类效应;双重打击;社会优势理论
1、引言
社会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对民族、性别和年龄等社会类别的研究。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认为性别、民族或年龄等社会类别是独立的,通常将个体作为单一类别的成员来认知。例如,在偏见与刻板印象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将黑人男性作为种族主义歧视的目标、将白人女性作为性别歧视的目标。然而,正如每个人都符合某一类别特征,他们同时也符合其他某些类别特征(PhillipAtibaGoff2008),即人们可以同时归属于不同的社会类别,如性别、民族、年龄等,也就是说个体身上可同时体现出多重社会类别的特征。因此对交叉类别群体成员的认同(如少数民族女性)的研究也是必要的。
在偏见与刻板印象研究中,尽管对交叉类别群体成员偏见的实验研究很少,但是交叉类别群体成员是否由于他们的多重类别身份而存在优势或劣势问题是该类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交叉性类别研究中争论的中心是,多重类别群体成员(如少数民族女性)的遭遇是否更糟糕,即比单个群体类别成员(少数民族男性)遭受更多的歧视和偏见。即“哪个群体更处于劣势?”
一方面,双重负担模型认为,个体多类别身份的劣势是累积增加的。戴维斯认为黑人女性的遭遇比黑人男性的遭遇更坏,因为她们既承担种族群体的负担又承担显著地性别群体负担。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单类别群体成员与多类别群体成员相比处于更不利的情况。关于多类别成员是否比单类别成员遭受更多或更少的歧视的争论,引出了对种族,性别和交叉的研究。实证研究对两个方面都是支持的,谁承受更多的歧视的问题最终无法回答。
Valerie(2008)提出交叉性研究的替代模型,试图脱离“哪个群体更处于劣势”的问题,具体说明交叉类别成员经历的独特的偏见形式。因为多重类别群体身份(如少数民族的女性)通常不符合各个类别群体身份的典型特征(如,少数民族,女性),他们将经历交叉分类效应。
2、“哪个群体遭受的更多”:多类别群体还是单类别群体双重负担和劣势的自然积累
“双重负担”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用来描述对于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双重负担”研究者通常强调多类别成员不利条件的积累。研究者将这些类别孤立来研究,如对种族主义,性别主义的研究,并明确指出关注个体的多个而不是一个受歧视的身份。根据双重负担的假设,少数民族的女性在社会上遭受到对性别和民族偏见的双重影响。研究双重负担假设的学者试图理解并解释劣势积累是如何使交叉类别群体的成员遭受到歧视和偏见的。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