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7 09: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齐辉 点击次数:
一、特点与问题
(一)使用范围小,无文字,基础先天不足。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需要以语言和文字作为传播媒介。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绝大多数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这些语言大多已经逐步退出了使用范围,甚至基本消失殆尽,很多民族除了个别老人掌握民族语言,年轻人基本上已经不使用本族语言进行交流。以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为例,该民族有语言无文字,而且据2006年调查统计发现,能够掌握该语言的仅有22人,占全民族人口的1.49%,且都在年龄50岁以上。其中能够掌握比较完整句子的仅有3人,能掌握一般单词和句子的3人,掌握个别单词的16人。从这一点可见,作为民族语言该地柯尔克孜语已经失去了交流的功能,其日常交流已经被汉语替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大众传播事业,因此需要有普遍人群掌握同一语言,才能进行广泛传播,从这一点上看,黑龙江部分少数民族因为语言传播范围十分狭小,因此不具备发展新闻传播业的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即使有语言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其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也已经基本失去了新闻传播功能。以满语为例,尽管满族在黑龙江省有广泛分布,且在历史上有过较为成熟的语言文字,保存有大量满文历史文献,但时至今日,满语和满文已退出了满族的日常生活,更多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就全国而言,满族人口虽有1000万,但能够掌握满语和满文的人却只有黑龙江三家子屯和瑷珲等地的几位老人。为抢救满语和满文,黑龙江省曾专门扶持黑龙江大学成立满语研究所开展研究,并在满族聚集地开办满语小学,但是目前这些举措依然难以解决满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就这个层面而言,尽管像满族这样的民族有文字,但是因为掌握人数极为有限,也基本上失去了发展新闻传播业的能力,因此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可谓先天不足。
(二)起步时间虽早,但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是中国最早被解放的地区,因此这里也成为党的民族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以朝鲜族报纸为例,1945年10月,牡丹江朝鲜民主联盟创办了《人民新报》,1946年5月,哈尔滨朝鲜民主联盟创办了《新民日报》,这都是解放后朝鲜族最早的民族报纸。截止到2009年的《黑龙江新闻》,黑龙江民族新闻事业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与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经营最好的《黑龙江新闻》为例,其每期销量维持在6万份上下,其发行量仍处在较低水平。从产业规模来看,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广播电视几乎没有广告收入,其日常运营全靠政府投入,加之设备落后,历史负担沉重,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程度十分有限。从长远来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事业,暂时难以摆脱发展程度低的境遇。
(三)结构不合理,布局亟待改善。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布局和结构仍不合理。首先,少数民族新闻业的分布比例失衡。截止到2009年,黑龙江省有少数民族53个,人口近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有蒙古、满、朝鲜、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为4.3万,其余民族人口均不足万人。但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业主要集中在朝鲜族,蒙古族仅有杜尔伯特自治县开办有蒙古语广播,其他民族均没有开设民族报刊、电视或广播。因此,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实际上仅有朝鲜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规模。在地区布局上,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业的布局也亟待改善。目前朝鲜族报刊、广播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哈尔滨地区,而相对朝鲜族聚集地牡丹江、东宁等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同样,蒙古族仅有杜尔伯尔一个县开办蒙古语广播,而黑龙江西部靠近内蒙古的地区,没有蒙古语广播电视,蒙古族受众难以收听、收看到电视节目。此外,目前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主要集中在以《黑龙江新闻》为代表的朝鲜族报业上,而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几乎为零。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业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未来的发展仍需要黑龙江新闻人的努力。
二、对策建议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