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周辅成先生与人道主义大讨论(3)

时间:2014-01-23 15: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赵修义 点击次数:


  时隔30年之后再读这段文字,不禁使人感到,周先生的见解确实不同于当时激辩的双方,相当独到,非常值得玩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的演进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也颇具预见性。
  至于要不要把人道主义作为今天的奋斗目标,周先生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21]。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的问题而不是学术的问题。他非常谨慎地表示了异议,认为“我们还应当坚持‘先是社会解放,然后是个人解放’的观点”,“有人想用旧瓶装新酒,我看,恐怕也成问题”[22]。
  上面就是周辅成先生在1980年代初的大争论中发表的一些看法。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两篇文字,一篇是发表在专业性比较强的《世界历史》期刊上的,另一篇没有投到任何刊物上发表,仅仅刊载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马克思主义与人》中,因而湮没在大量的类似的文集中。文章的标题用了“论人和人的解放”这几个字,也是意味深长的。后来他还用这几个字作为他自己的一本文集的书名。为人谨慎的周先生的用意究竟何在?值得我们细心体味。
  三
  在大争论经由官方作出结论之后,周先生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问题还在继续思考,留下的文字中相关的论说,也许可以为我们解读1980年代那两篇文章背后的意蕴。
  最集中讨论与人道主义相关的问题有两篇,一篇是1993年为《人学大辞典》一书所作的序言——“关于西方的‘人学’、‘人论’的看法”。另一篇是刊登于199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自由交谈》(第二集)中的“论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答客问”。
  当年大张旗鼓地批判人道主义之后,却兴起了一股“人学”热,以至于有人出来编《人学大辞典》。这也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件奇事。据我的记忆,首倡者是几位在人道主义大讨论中,首先向周扬等发难的人士。他们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高度肯定,俨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权威。令人不解的是,在平息了人道主义的争论之后,他们却转身成为人学的倡导者,组建了人学研究中心之类的机构,并且得到了大力支持,其研究的重点大概就是批判西方的人学和人论。周先生的这篇序言大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人学”到底起始于何时?这是一个思想史上的事实问题。谙熟中外思想史尤其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周先生,观察的结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以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开始,卷起风起云涌的大谈文化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又以存在主义的著作开始大谈‘人论’、‘人学’,其著作铺天盖地。不仅在西方如此,在东方,在日本、中国、印度亦均急起穷追”[23]。
  接下来周先生用思想史的事实来加以佐证。论述的基本脉络如下:先说明文化问题和人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然,在这两方面中,人是什么却是第一个重要问题”[24]。进而梳理了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演进。指出人类对“自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埃及人那里已经有了。希腊人算是非常重视“人”或“人的研究”,创造了普罗米修斯这样理想的人的典型。但是,哲学家总是要在人论之上,加上宇宙论、知识论。所以,“形而上学或知识论,才是哲学根本问题”[25]。中世纪注重的是“上帝之学”,也特别注意本体和宇宙,是“天学压倒了人学”。近代之初曾经有过把人当作哲学的主题,出现了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之名。但是由于重视自然科学,结果是“物学”压倒了“人学”。康德将压在人学头上的天学即形而上学划为不可知的东西,存而不论。对人的智、情、意、信分别做了分析,但是讲到总体的“人”的时候,却苍白干枯。对于黑格尔,文章一方面对其《精神现象学》用“精神”来综合地讲“整体的人”,予以肯定,说这“提高了人的创造性才能与人格地位”。另一方面指出,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开启了对黑格尔的误解,似乎他不重视人,只重视国家集体。接下来文章着重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法西斯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领袖至上’的口号下,死了千千万万的无辜的人!新的文化论,新的‘人’论就是在对这大悲剧感到悲愤下发生的。新的‘人’论作者,不少是亲自参加过、亲自看到过反法西斯战争的。”[26]
  基于这一历史背景的分析,周先生对于新的人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新的人论、人学,是为‘人’争独立人格、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理论;也是想要为‘人’作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探讨的壮举,要让人明白,‘人’是我们思想中最根本的问题,过去对于人的研究还不够,对人的重视和尊重还不够。所以,要为‘人’而大叫大嚷。”[27]
  文章的末尾提出了对待西方人论的态度问题。周先生提出的口号是,“第一,是研究;第二,还是研究;第三,才是批判”。他还强调在缺乏研究的条件下,“我们对他们的批判过多,未必有好处”。“以政治态度论,他们不是凶恶的法西斯暴徒。我们还怕对他们的批判过度或不恰当,将会变成替法西斯讲话,因为他们的话,主要是为了反对法西斯理论。希特勒党的全名就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法西斯’一词原义,乃是‘社团’、‘集体’。”[28]
  关于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关系的短文,写于1996年。文章是用“请循其本”的概念史的考证方法切入主题的。首先考证的是人道主义的观念,指出在14到16世纪出现的势不可挡的平民反对专制的潮流中,民间的先进人士不重天道而重人道,或是从事宗教改革,强调“天国或上帝,就在人的心中”。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是这场运动,最初并不曾标明是人道主义(Humanism)。直到后期意大利人才用“人道主义”一词来专指这场反对专制的潮流。周先生还强调,“现在有人把它解释成18、19世纪欧洲基督教保守派如沙夫慈伯利(Shaftesbury)等提倡的仁慈主义(Humanitarianism或译为慈善主义),抹煞其进步性,从而予以攻击,这是不正确的”[29]。
  关于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文章的考证指出,在启蒙时代,卢梭等核心人物,“除了宣布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之外,并未自称自己是什么主义”。“无人用个人主义一辞。”[30]首先采用这个词语的是法国的托克维尔。他出于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暴民”和罗伯斯庇尔的仇视态度,“于是采用拉丁文Individualis或Individuum(=in+dividuum‘原子’,拉丁文原无贬义)加上ism(主义),来形容英国、法国大革命中的平民(即第三等级)的行动与理论,从而把启蒙运动也看做是个人主义思潮,但不是尊重它,似乎是贬抑它”[31]。托克维尔指责个人主义会弃绝社会、削弱公德,最后会沉落为纯粹的利己主义。由于这一见解适应了19世纪上半期欧洲大陆广大的复辟派的心态因而大为流行。总之,就个人主义这一词语的起源来说,乃是反对法国革命的保守派用于贬抑革命中的平民时所用。
  当然,一旦流行之后,立即就有两种或多种的解释与派别。即使在保守派思想家中也有人(如卡莱尔、爱默生等)在正面、积极良好的意义上采用这个词语。周先生强调指出,“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或唯我主义者(Egoist)是自私自利的主张者”[32]。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