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24 13: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徐红冰等 点击次数:
摘 要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的因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的5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3例,63.5%)和过敏性休克(5例,9.6%)。结论:应加强对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监测,注意其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11; 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45-0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杀菌作用,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和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市,其特点为: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不及第一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和淋球菌亦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第三代口服和静脉内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可序贯使用,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各种感染、包括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治疗和手术期感染预防等。②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某些品种能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适用于敏感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③对多种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不稳定。④基本无肾毒性。头孢曲松钠(ceftriaxone sodium)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代表性品种之一,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中等强度的抗菌活性[1]。其中,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活性,对溶血性链球菌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亦有良好的活性,且对β-内酰胺酶稳定。药动学方面,头孢曲松钠的血浆半衰期长达8 h、可每日单剂给药,患者顺应性高。头孢曲松钠经肝、肾双通道排泄,在人体内不被代谢,约40%的药物以原形自胆道排出、60%自尿中排出。头孢曲松钠临床应用广泛,故近年来其不良反应报告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的因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的52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报告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的因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的ADR报告。
1.2 关联性评价
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的发生与用药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是否符合已知的ADR类型、停药后是否消失或减轻、再次用药是否出现同样反应以及ADR是否可用合并用药的作用、病情的进展或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进行关联性评价[2]。
1.3 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既往有无ADR、ADR上报人职务、原患疾病、给药途径及剂量、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对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和分析,从中寻找ADR发生的规律。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在2006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的52例头孢曲松钠ADR报告中,共涉及男性20例、女性32例,男、女之比为5∶8(P>0.05);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为(49.48±23.02)岁。ADR在>60岁组中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51~60岁组和21~30岁组(表1)。
2.2 感染种类
52例ADR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共26例(50.0%);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五官科和其他感染分别为11、7、3和5例。
2.3 给药途径及剂量
52例ADR病例接受的均为静脉内滴注给药,其中日单剂给药2.0 g的有45例(86.5%)、给药1.5 g的有1例(1.92%)、给药1 g的有3例(5.77%),其余给药剂量都低于1 g。
2.4 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
ADR在给药过程中发生的占大多数,为38例;在给药结束后发生的为14例。所见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计33例;另有过敏性休克5例(表2)。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