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2-28 15: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雄胜,陈丽花,曹洋 点击次数:
我一直憧憬着这样场景的出现:我国企业领导每一天下班前或刚上班,若不看一下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会计信息,就心里不踏实,因为不然他就不知道这一天干什么及今天干得怎么样。我们企业每位员工看了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会计信息,就明白自己干得如何以及接下来如何干。这样,领导任何经营决定及员工所有优化岗位行为,都建立在会计信息之上。人类社会需要的会计作用本来应该如此,只是由于会计技能力不从心而使历史至今现实中会计作用大打了折扣。不过,上述计算机网络会计背景下所呈现的会计信息与人类经济与管理行为的水乳交融,会计信息成为现实中经济与管理行为的中枢神经,恰好唤醒了本来内在于会计制度中而历经磨难无法丢弃的灵魂,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会计职能作用理想状态的壮丽图景。显然,现在我们做出的会计距这样状态要求绝非只有几步之遥。会计界若要真正摆脱现处的窘境,不再经常地“拔剑四顾心茫然”,必须加大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力度。但目前会计界,就理论研究层面看,明显存在着“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倾向,原因既由于管理会计方面有关数据及案例难取得,无法按公认科研规范进行深入研究;也由于会计理论工作者急功近利、研究动机不够端正和缺乏会计研究历史使命感。从实务工作层面看,既有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长期轻商看低会计传统影响原因;又有会计实务工作者思想僵化、对科技文化进步反映迟钝导致现实中会计在战略与行为优化诸方面经常性的无所作为。中国对会计的重视可以说独步于整个世界,我们有《会计法》,还有《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同时配备了《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具体实践中对会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国家为会计职称与注册会计师资格分别设立了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当今世界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那般如此重视会计!可能正是这样的宏观环境,中国会计行业得到较多重视(保护)而使社会方方面面对其刮目相看,从而自然地助长了中国会计界过度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一旦不好好自我管理,不但未能如期激发起会计行业的自尊心和必要的责任感,反而使之产生一定的自恋以至于安于现状不能为企业发展不断发现新的动力源(真有点乐不思蜀了)。集中体现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足资谈论的话题和案例并不多,从有关期刊报纸发表这方面的信息来看,真正能成为管理会计亮点实在少得可怜!
其实,在新中国会计实践中,我们已经产生了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好好研究并系统总结)。例如上世纪五十年代“鞍钢宪法”而产生的班组为基本单位的企业经济核算制,其划小核算单位、内部结算价格、厂内结算、定额考核、联利计奖等做法可以说毫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的任何管理会计最新创造;大庆精神、三老四严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控制制度,更是使会计成为企业管理,突出表现在会计成了凝聚全体员工、焕发精神活动、弘扬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路径和保障;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又出现了以苦练企业内功、有效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邯钢成本否决模式”,以精益管理企业、强健经营管控能力为基本内核的“宝钢资金管理模式”。这些来源于中国企业会计自身脚踏实地探索,深深植根于中国实践,散发着沁人心肺的中华传统文化芳香,是中国会计实务的精髓。就我个人观察,管理会计在实务中创新其实并不多难,任何企业只要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就必然有相应个性化特征,这些深深烙上时间、空间、文化印记的个性化特征,形成对自己管理会计特殊要求,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并能随企业发展变化而动态优化,那么一个企业一旦成功也就意味着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又结出了一个丰硕的果实。何况中国财务会计国际化的紧锣密鼓,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管理会计加快发展形成了一种推着往前走的倒逼机制,此情此景,中国管理会计不出现一些创造性奇迹才怪!然而我国企业及管理会计界对这个机会的感觉和把握可以说相当迟钝而且很不到位。我曾有一个难忘的经历。2006年,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施行,各企业都在掂量具体方案。此时,一大企业找到我,希望我们根据新会计准则,为其设计一套满足自身需要的会计制度。于是,我提出了建议,希望在该公司过去经常出现问题的业务领域及环节,会计提供更细化和及时的核算并建立相应内部报告制度,以实现会计核算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会计服务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和健康安全发展的力度。这种建议深获企业领导及会计同行的赞同,但当真的要起步设计具体会计制度时,企业领导“圣旨”般的定位让我失望至极。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核算足够满足财政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要求问题,因此急于要解决的是旧核算制度如何顺利过渡到新准则的轨道上。至于会计核算更有效地嵌入企业躯体而在内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则是以后的事情。而且在整个财务会计制度设计时过细地切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尤其把企业常发病、多发病灶纳入财务会计确认计量乃至报告工作中,则无疑会让企业处于“裸奔”的尴尬境地。因此财务会计不宜把企业内部有些方面算得太细太透明,否则可能会遭致一些人反感从而出现不和谐问题。即便如此,财务会计制度到位以后我至今未见该企业在管理会计制度做出任何改进完善的努力。中国企业对强化管理会计制度认知的偏面于此可见。令人担忧的是,对管理会计的冷淡情绪至今仍笼罩在中国企业实务界和会计理论界。看来,中国企业在强化管理会计方面确实存在严重的动力不足。而这正是中国会计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加研究的课题!
由此我认为,在现阶段,研究管理会计的学者应得到更多的尊重,管理会计的研究应得到更多鼓励,管理会计应成为更多优秀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去从事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并鼓励他们多作探索,尤其是商务智能及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引入管理会计实务,必将使管理会计实务发生诸多革命性变化,从而把会计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经济中枢神经”。这样的会计制度一旦建设到位,会计日常反映的不只是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更主要是在系统揭示微现主体所具备的各种优势变化实态、组织各层次岗位上所有成员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及其经验教训,从而对组织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各种活动产生动态的警示和指导作用。当然,这样的会计与现状相比是有本质性差别的,其体现的核算与控制思想迥然不同于目前会计学思维,它不再满足于真实再现过去特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而是要全面反映从头至今经济活动的全貌及其积累的对指导当前、今后经济活动极其启发意义的知识。如此,会计系统对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了强烈的知识库支持甚至是智囊作用,辅之以其固有的督促并达成持续改善的“灵性”功能作用,会计当之无愧地成了整个管理的“灵魂”,不再似目前那般仅提供一大堆不痛不痒、自己说不清、信息使用者悟不透的死数据而已。
3.会计怎样才真正成为经济活动的“中枢神经”?
借鉴生物学原理或创新来深化既有理论研究,是当今所有学科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但这种趋势在会计研究中表现得不够明显。我们一直为一个健全体魄的人,其眼、鼻、耳、口、皮肤能对自然与人文环境如此迅速地感知并作出相应反映而感到神奇无比,这是神经系统的巨大能量的冰山一角。现在想来,作为一个正常的组织,也很需要这样的神经系统,而最有资格担当起此职责的非会计莫属。但是,现在的会计距一个组织神经系统基本要求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无可否认,会计产生伊始,人类社会就寄予了其实时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的期望。原始会计程式之所以始于记,终于报,主要由于人类对其基本功能的期待。随着人类社会现实经济活动规模扩大,性质变化,关系复杂,会计记与报的社会现实需求不断增长,会计工作对组织乃至社会的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以至于会计制度成了现代社会与经济赖以存在并顺利运行的基本前提。恰如马克斯·韦伯断言:复式簿记是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的必要前提。事实上,每个时代的产生,均以赖以支撑那个时代组织与社会的相应会计制度为基本前提。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会计保障,组织与社会怎么能产生并妄论存在下去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书写与记录历来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人类社会存在并传承的一个基本前提。对此,历史学家在评述人类最初文明苏美尔文化时,认为:“他们的写作手段也许是意义最大的,因为它为信息的储存和检索增添了新的尺度。由于书写记录比人的记忆有更大的空间,更持久和可靠,因此书写记录能够让祭司和统治者按照商议的原则收集和分配大量的物质财富。这样,政府变得更加有力,命令变得更加具有强制性,成千上万的人之间相互协调成为一种常规。”(丹尼斯·舍尔曼,2010)历史学家尽管用了现代语气很感性表达了书写记录对于人类生存发展至为基础的意义,但确实描述了书写记录对于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学家们又认为,人类最初的书写记录就是会计,甚至文字也是应会计活动需要而创造的,会计开创了人类书写记录的历史。“所有早期国家都要任命掌管所拥有物品清单的官员,需要清点国家储藏的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这说明为什么在世界不同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北部、中国和中美洲,在国家形成过程中,都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文字最早是作为会计和权力而不是记录说话的方式而出现的。”(大卫·克里斯蒂安,2007)只是在以后“文字才不仅仅是起到会计作用”(大卫·克里斯蒂安,2007)。由此可见,会计是迄今为止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一种最基本和重要甚至是核心的书写与记录活动,它承载着人类社会对书写与记录活动的全部希望。显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伊始,就希望拥有类似人身神经系统那般功能,而书写与记录无疑就属于人类社会对神经系统的现实探索形式,会计责无旁贷地担负了社会与组织神经系统的现实角色。
然而会计发展的历史表明,会计充当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神经系统现实角色的身份,长期处于能力不足甚至力不胜任状态。结绳记事并不正确,书契反映不够直观,单式记账杂乱不全,复式记账明日黄花。会计书写与记录的技术虽日益进步完善,但一直困扰于时滞状态而难以自拔,距社会及组织神经系统的那般要求始终遥远!在手工会计时代,我们甚至怀疑定位会计是社会与组织的神经系统,是不是一种天方夜谭!以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最近一次(1999年)修订时,干脆删掉原来对会计基本品质的及时性要求。就现实中会计而言,相对于神经系统的要求看,即使不算老年痴呆,最起码是反映迟钝。这种迟钝不仅体现在时间上落后,更主要表现在反映的全面性(只反映实体全部的货币计量面)和结构性(只反映综合指标而不能提供层次结构指标)方面存在严重而致命的缺陷,从而使会计对社会与组织神经系统的追求成为一种奢望。
会计发展至今在反映能力上有负人类期望的方面集中表现在时间上滞后和全景性残缺(只反映货币计量和平面式),在手工会计条件下,这似乎是难以克服的瓶颈。其实神经科学的现有研究成果能为会计克服以上缺陷在基本原理方面提供指导。比如,人两只眼睛的作用机理,与会计复式原理惊人相似,左右眼基本结构均分为中间晶体(黑珠)与外围液体(白球)两部分,眼观察通过感受视野(ReceptiveField)以正负符号收集应记忆之物,左右感受也均由神经节细胞调节,实际工作时均采用一一对称但在以正负表示的记忆符号上正好相反(王志良,2011)。眼睛功能的如此作用原理,与我们会计上曾经把经济活动到引起会计要素变化均归结为增减两种影响,并概括出了通用的“同类科目有增有减,异类科目同增同减”记账规则如出一辙。这种视觉信号由视网膜到脑皮层的生物组织结构及其在视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对我们改进完善即使是手工会计的准确及时反映能力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神经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领域--记忆机理,也为我们完善传统会计记录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人类记忆储存于脑中,被整齐地归档于大脑某处,这与会计分类记账及平行登记高度相似。在人类记忆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记忆经常表现为一系列离散节点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的形成,是由象征性节点和相关节点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的连接模型形成了由正负符号表示不同权重信息构成的矩阵(葛詹尼加等,2011)。不难看出,这种协同作用,与大量业务复式处理后形成会计信息结果高度相似,借鉴此改进会计的可能性极大。
问题在于,会计对上述神经作用机理的借鉴,由于会计在组织层次中的地位和影响及经济活动涉众广泛,而难以达到一个神经系统之于一个人体中如此运作状态,把会计打造成社会与组织神经系统至今尚是一种理想甚至是梦想。按中国象形文字意境,人类神经系统正常作用状况一般用“聪明”两字概括,具体含义大概就是“耳、目、口、心24小时”协调工作,若以此要求,现行会计值得改进处何其之多!在现行框架和技术手段条件下,会计对社会与组织神经系统的目标只能望洋兴叹。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会计成为社会与组织神经系统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希望。首先,系统整合使企业形成一个完整信息系统从而真正实现信息层面对现实经济的实时反映与监控;其次,信息集成从技术、流程、规划、知识乃至信息资源诸方面,有效解决了经济系统的互补匹配、竞争激励、协同和谐等历史性难题,会计由此赢得了全景动态反映现实经济活动的崭新身份;再次,知识共享搭起了组织与社会的知识管理平台,形成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与社会,实现智能和智慧化管理,其基础就是拥有了一个智能导向的信息系统,会计在实时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借助于知识集成又发挥着持续地对人类行为进行优化导向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的日益明显,会计就自然地进入了社会与组织神经系统的角色。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