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前后美国持续派出大量留学人员赴德国学习,据文献称这些学成归来的留学人员回国后言必称德国大学,正是自觉于向欧洲高等教育取经的国际化道路迅速缩小了美国高等教育与欧洲高等教育的差距。当美国高等教育占据强势地位后,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模式和策略则悄然无声、顺其自然地转变为利用其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条件和地位把世界各国最具创造力及最富有发展潜力的学者和学生吸引到美国去访学、进修、学习和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重点科研机构、大公司科研机构的科技带头人、重点大学的系主任中美籍外国人占了60%—70%。在世界高科技产业中心——美国的硅谷,其软件公司的技术主管和实验室主任中35%的是华人,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多名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PAC)把2011年确定为“国际化学年”,为配合“国际化学年”的庆祝活动,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榜单(TOP100CHEMISTS,2000—2010),入榜者主要依据过去10年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其中入选的12位华人科学家中,除一名在新加坡大学工作外,其他11人均在美国大学和实验室工作。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比尔?布罗迪在题为“美国的竞争力:创新的挑战”的演讲中坦承:外国公民对于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何等重要丨外国学生几乎占据了美国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在校本科生的一半,35%以上的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大学教师是外国科学家。2012年6月,美国90所大学的校长联名写信给奥巴马总统和国会,呼吁建立“绿卡直通车”为顶尖外国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提供方便。2013年美国就出台了移民改革法案,其中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高科技人才移民的优惠政策。由此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外国智力资源对美国高科技发展的不可或缺以及美国政府留住外国人才的决心,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国因为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而尽享了世界各国带给他们的人才红利。
印度理工学院(IIT)以其人才培养尤其是IT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闻名世界,其人才遍布世界且为IT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尔?盖茨因此赞誉印度理工学院是一所改变世界且潜力无限的神奇学府,美国前驻印度大使约翰?加尔布雷思甚至把硅谷喻为一块印度的殖民地。印度理工学院是1947年印度独立后,其政府认识到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理工教育才能把刚从殖民地独立出来的贫穷落后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而于1951年创建并先后建成了7所分校的一所理工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在半个世纪内的崛起,其成功就是_个最具典型意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案例。
据有关资料,印度理工学院从创建伊始就瞄准国际一流理工学院的目标,比如其创建的第一所分校——卡拉格普尔分校不仅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模板构建其组织及制度结构,而且积极聘请国际杰出学者组建其具有世界水平的教师队伍。其孟买分校从建校开始持续十多年获得了前苏联大批专家及大量教学科研设备的援助,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由前苏联为该分校培养了_批高水平的教学及科研人员。而马德拉斯分校则是在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帮助下创建的,联邦德国政府不仅向该校输送专家学者任教及为其培养专业师资,还提供了1800万卢比的科研设备,高起点的办学使该校两年内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59—1981年间,两国政府先后共签署了5个高等教育的合作协议,由此马德拉斯分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创建于1959年的坎普尔分校则是“坎普尔印美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其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卡内基理工学院、凯斯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普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学9所顶尖大学的结盟,使坎普尔分校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极为成功的典范。此外,印度理工学院及其各分校的机构还积极与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英特尔、德州仪器、北方电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福特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欧盟等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及跨国公司等,进行各种类型的合作交流并承担了大量的国际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不仅扩大了印度理工学院的国际影响,而且提升了其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分享了研发的经验和知识,占据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位置”。以上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印度理工学院之所以能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崛起成为一所让世界顶尖大学都不敢小视的著名学府,完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使然。
在一个知识的决定性作用曰益强大的时代,尤其在高等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的实力象征和社会缩影的这样一个特殊时代,没有高等教育的崛起,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凭借什么?没有高等教育的崛起,我们又靠什么去圆强国之梦?我想这正是我们必须研究高等教育现代化并致力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瞿振元.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理论先行[C]//范笑仙等.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7.
[2]何传启.国家现代化战略中的教育现代化[C]//范笑仙等.改革·质量·责任:高等教育现代化——201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14.
[3]现代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4658.htm?fr=aladdin.
[4]张伯苓教育论著选[M].崔国良,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08.
[5]眭依凡.论大学的善治[].江苏高教,2014,(6):15-21.
[6]眭依凡.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教育发展研究,2009,(23):26-30.
[7]概念[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5333.htm
[8]转引自汪丁丁.寻路问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6.
[9]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03/c_126573489.htm.
[10]《瞭望》新闻周刊特约评论员.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内涵与实质[].瞭望,2013,(26):16-19
[11]笛卡尔.方法论?情志论[M].郑文彬,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0.
[12]眭依凡.公平与效率:教育政策研究的价值统领[].中国高等教育,2014,(18)11-15.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EB/OL].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2135711.
[14]张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比定义更重要一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简?奈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9-17.
[15]美国如何吸引高科技人才[EB/OL].http://historry.blog.sohu.com/81359421.html.
[16]印度理工学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17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