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06 08:5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戴洪文 宋秀贤 点击次数:
【摘要】针对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日趋紧迫的客观现实,民办高校应积极完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探索新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环境工程专业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的一门理工科专业,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及应用性突出的特点。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折射出学生就业及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困难和障碍,因此探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环境保护类人才新模式是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1]。
一、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完善
环境工程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民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缺乏特色,其基本做法都是参考国内“985”或“211”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然而,这些一本高校是科研型、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思路,显然与民办高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不相符,同时,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大多重理论而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民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千篇一律,不能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因此毕业生就业针对性不强。
(二)实验教学需要加强
一方面,因为实验条件和经费投入有限,部分专业课只能以理论教学方式进行,相关实验课无法开设,另一方面,专业课中虽然开设了实验课,但这些实验大部分是认识性和验证性实验,缺乏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因此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实质性提高。此外,实验设备仪器的台套数不充足,使得实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学生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普通民办高校教学转型的基本要求,应用能力只能从实践中来,然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目前民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病。首先,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不能保证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其次,实习基地不稳定,目前校外实习基地都采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学生只有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才能真正提高应用能力,而合作企业在得不到既定利益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就很难持续有效地进行,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效果难以取得突破。另外,学生人均实习经费不足是阻碍实习实践及应用能力培养的一大因素。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教学转型
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民办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合格+特长,一专多能”,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在专业特色方面,结合各大高校自身特点,在环境工程大的专业背景下,分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场地污染修复及再生资源利用等若干方向,并引入模块化教学,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并学习相关模块的核心课程,真正实现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环保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环境工程造价、化工工艺设计、工业安全工程等应用性强的课程,以接轨企业对人才基本技能的需求。在课时配置方面,多开设探索性、创造性实验课,使得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45%以上。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大部分课程过于深涩枯燥,加之民办高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笔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倡导,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知识与理论的单向传授。案例教学法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通过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或实施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证精神,在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课程教学中尤其适用此法[2]。
2.项目教学法
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教学中,一种方式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横向项目或者校企合作项目,完成相关项目的部分设计或撰写工作,另一种方式是教师给定项目题目,如某工厂污水处理厂设计、校园废旧电池回收等,学生自由组队完成并撰写项目报告,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
3.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法。将PBL教学法引入环境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内容陈旧,方法僵死,验证性、原理性实验多,探索性、创造性实验少等弊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
(三)强化实践教学
1.开发校内实习实践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现有条件,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如校污水处理厂、校纯净水厂均是学生实习的良好场所,但要制订方案明确学生实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另外,鼓励创建校园大气环境监测中心、校园声环境监测中心、校园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中心,组建校园环保协会、大学生环保论坛、环境日宣传活动等,计入学生素质学分,引导学生多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2.广泛开展实验技能竞赛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各类试验技能竞赛,环保创业计划大赛,文学、艺术创作,专利发明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等,如水环境监测工、ISO14001环境管理内审员证等,获奖者和考试通过者分别计入特长课程素质学分,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3.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班、互派教师授课、签订实习协议、定期派遣实习生等方式,强化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还可以项目为依托,利用高校教师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借助政府的推力,设立环保协调员岗位,让学生直接进入各大企业,为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出谋划策,一方面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代表政府行使环境保护监督职能,同时指导、帮助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工作,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4],真正实现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三赢”。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工作,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行动计划、外出考察和基层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也可以通过引进企业人才做客座教授、技术骨干进校讲课、企业实习期间导师制等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之,在全国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而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宋振东.全新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8(1):80-82.
[2]张勇,赵雯,等.环境规划与管理类课程加强案例教学的实践和建议,2011(4):129-131.
[3]李艳青,郭春雷,等.PBL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室科学,2012,15(5):42-44.
[4]翟志才,李斌,等.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企业环保管理人才的改革实践.中国冶金教育,2010(11):37-39.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