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重要的后备力量,他们道德品质的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然而,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培养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任务.本文将从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原因等探讨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生 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是学生学会做人的起点。“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国古代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做人美德。一个人拥有了感恩的心,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就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过他的人,也会主动帮助别人,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很难被他周围的人所接受;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准则,然而当今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中职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其中,通过感恩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1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目前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少学生在家里对生养自己的父母感情淡薄,很少与父母聊天、深谈,到了学校不是为向父母讨生活费就不会主动联系他们。在学校,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没有责任感,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同学有困难时却不愿伸出援手,轮到做值日不愿擦黑板、不愿打扫卫生,有些学生见了老师相向而过也不打招呼,有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有的学生一领到国家助学金,不是用于正当的生活、学习,而是迫不及待地用这部分钱去泡网吧或大吃大喝。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人人为我,却不愿我为人人,不懂得关心别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中职生遇到挫折后就心灰意懒、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有的甚至走极端,采取自杀或伤害他人身体及财产的行为。这已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2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2.1社会原因
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中职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大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爱和关注。不少中职生都是在安逸的环境中长大,不像他们的父辈,从小就要干农活或做家务。没有经历过饥饿,自然不知道食物的价值;没有经历过寒冷,自然不懂得温暖的可贵;没有经受过挫折和失败,也就不知道成功的美好。缺少负面经历,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恩”中不识“恩”。另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钱主宰一切,人?H关系物化倾向,对中职生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2.2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良好思想品质和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父母的爱很伟大,也是很无私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很多,大包大揽,几乎包办了孩子除学习外的所有事情,从不要求得到回报。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有的责任与义务,自然不懂得回报。同时一些家长忽视子女的道德教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比如有的家长宠爱、溺爱孩子,对小孩百依百顺,造成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围着“智能”转,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更有个别家长自己也不知感恩,甚至虐待自己的父母,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
3中职学校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3.1领导重视感恩教育,系统地安排感恩教育
一个人的感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的培养。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及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知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从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感恩是指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3.2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刚性的制度化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结合,才能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校园和谐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到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爱好、个性有差异,在待人接物上有不同的方式与习惯,往往会产生摩擦,若不注意引导,就容易引起矛盾,甚至引起打架斗殴。
参考文献:
【 1 ]刘卫琴.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 J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夏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