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7 13:4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罗奎碧 点击次数:
3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是提高阅读能力,增进阅读效果的关键。指导初中生阅读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因文体而异,因人不同。不同的文体方法不同,如诗词用涵咏、朗诵、背诵,小说则快速浏览,散文则找联想点,议论文重视论据对论点的论证。有些书可“随便翻翻”,有些书可咀嚼品味。读书之前必读序、跋;读后必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不同的学生应帮助掌握最少一种好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强的可让其读明清四大名著。先激其兴趣,待进入到阅读天地中,再循序渐进地指导。
第二,读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只阅读不思考,犹入进宝山空手而归。读思结合是历代大学问家必用之法。思考内容、作者、形式,都在阅读中必不可少。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我们的做法,一是注意发散思维,由此及彼。二是要比较阅读,内容相近而体裁不同的作品,或者体裁一样而内容不同的作品比较,同一时代不同风格比较。这些有意义的比较促使学生研究作品的价值,思考作品的意义,从而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读写结合。写读后感、心得体会、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等不失为好的阅读方法。学生一般是只读不写,怕写,懒于动笔。我们的做法先给学生讲清读写结合的好处,后督促强制其读写结合,再典型示范,榜样引路。教师肯定鼓励,善加引导。培养学生读写结合一要有耐心,需要让学生坚持一定时间,养成习惯;二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做的好处,从读写结合中汲取语文精华,从成功中深化对阅读本质的认识。
第四、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摘抄,是初中生阅读常用之法。要勤动笔,该圈则圈,该点则点。建立各种摘抄本,长期积累,必有收益。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法,例如徐特立、毛泽东的论述和读书法,使其明确圈点批注有益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累阅读中的精华,制卡片、建资料为读书人必备之法。“如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除眼到、心到、口到外,还必须手到。阅读不是为了积累,但积累不仅能更好地阅读,而且对其它学习都会非常有益。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1.1口语交际。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读报课,轮流让学生朗读文章、讲故事,交流课外阅读所得。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1.2比赛。可采用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给胜利的小组每人点奖励。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积极的背诗、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3展览。黑板报的一角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介绍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班级小报、“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读报汇报、阅读欣赏展览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1.4表演或游戏。采用相声、小品、成语接龙等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得到巩固。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经过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同学们慢慢地喜欢上了读书。从最初的要我读,逐步地成了我要读,相互之间还争着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形成了良好的读书风气,每位同学还能朗朗上口地背诵许多首古诗。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我们应不遗余力,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着。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