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由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男女教师比例接近为5:1,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男性教师的数量远远大于女性教师的数量,由此可知,江苏普通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性别比例结构搭配不够合理。上述现象发展下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也会对男、女教师的学习和生活不利。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男性教师主要从事一些力量性较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女性体育教师主要从事一些养生保健类和对抗性较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因此,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江苏省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重视女性教师的培养与引进。
1.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江苏省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图来看,目前任课教师的主体年龄在30-40岁,占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总人数的46%,且40岁以下的教师占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人数的69%;5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2%,教师老龄化现象不算严重;另外从4
核心期刊个年龄段的分布来看,年龄结构中无明显的断层现象;年龄较大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定程度上促使整体民族传统体育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年轻的体育教师具有充分的精力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交流,并掌握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信息资源,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上述内容表明江苏省普通高校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的年龄比例趋向合理,各年龄段教师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顺利实施和开展。
1.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和理论知识水平,而且还预示着师资队伍教学、训练和科研的潜力。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步伐,加上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学历人才的增多,高校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提高,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却不如其他专业。国家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求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具有硕士学历的人数要达到体育教师总人数的40%。由图3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中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集中在本科学历的较多,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仅有9.6%。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已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只有20多所,具有硕士点甚至博士点的更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近15年来培养的专业人才有限,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另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大多为运动员出身,其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但其文化水平和理论知识有所欠缺,科研水平不强,学历偏低。所以高校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并广泛引入高学历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成为必要。
1.4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人力资源职后再教育情况调查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接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再教育的频率很低,在1-2次/年占到调查总人数的19.2%,有3-4次/年的教师占到15%,没有5次及以上/每年进修的,每年一次的再教育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34.2%,据调查可知,该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设有体育系和体育学院的大学,为体育专业的本科生教学才得以有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以上分析可知,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职后教育的机会很少。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是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最主要的人力资源,肩负着发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前文已分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出身的体育教师比例很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严重欠缺,因此,体育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职后教育非常要,但是现阶段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职后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重视,为体育教师提供民族传统体育职后教育的机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第一,在学校内举办培训班,聘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家教授或社会上具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长的艺人进行讲课,在理论知识和技术要领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指导;第二,学校为体育教师提供可靠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或音像资料,体育教师可根据资料进行自学;第三,各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所不同,各高校体育教师可互通有无,充分交流,这样,一位教师可掌握两项或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师资源;第四,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科研小组,高校教师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以及教学方式的研讨,提高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2江苏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1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想调查与分析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价值的认识较为充分,有78%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对文化传承非常有价值或有价值。但是,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价值的认识相比而言有些欠缺,仅有36.2%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健身非常有价值或有价值,超过60%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一般,甚至有2.9%的学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不大或完全没有健身价值,可见,高校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价值的认识不充分,经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接触太少,理论知识严重欠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概念、项目分类情况不了解,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不清楚;第二,受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NBA、世界杯赛事上,对篮球、网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有着浓厚兴趣,而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赛事较少,平常很少有机会了解学习。
2.2高校大学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长情况的调查由图4、图5可以看出,江苏省高校学生中68.0%的学生掌握着一项或两项的民族传统体育特长,有27.0%的学生掌握着三项及以上特长,可见在学生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体育的知识及技术资源。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特长主要集中在跳绳和踢毽子两项上,分别占到总人数的57.1%和44.8%,据调查,很多同学热爱跳绳运动,不仅会普通的单跳,也会双飞、三飞等较高难度动作,甚至有些同学会各种花样跳绳;另外有19.8%的同学具有象棋特长,象棋是开发智力的好项目,但是在江苏省高校的体育课中开展较少,且课外体育课不适合象棋的教学,所以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象棋资源,使学生在下课后广泛交流,普及象棋,使得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走向多元化
论文网站;根据调查,还有一些同学会自己制作风筝、秋千等简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也是亟待发掘的重要资源,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掌握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蒙古族的部分同学有过骑马的经历,这部分同学虽然无法向其他同学提供技术指导,但是可以将自己民族的特色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重要的知识资源。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应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学生应具有课堂的主动权,由课程资源开发的“客体”转变为“主体”。体育教师充分开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资源,实现教学相长,才能真正使学生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