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浅议分层理论视角下特色德育工作的开展

时间:2013-08-19 10: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继红 点击次数:

  一、序言

  随着我国高校连年的扩招,大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急剧下降,从社会人才的综合培养角度出发,培养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必不可少,这对于我国未来诚信社会打造具有直接的关系。面对学校内学业和就业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教育目的,最终保证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方式是其成功发展的关键。

  二、高校德育教育常态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欠账过多”

  由于在进入高校前,学生自身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严重,单纯学习应试教育所赋予的学习内容,让德育教育基本在中学阶段成为“零教育”,再加上目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让衣食无忧的学生心里产生了堕落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不会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这就大大增大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认识不到位,目前,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构建起一种完整的社会网络体系,社区和家庭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和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仍显得被动或力度不够。[1]

  (二)大学生数量急剧扩张,思想政治教育压力不断加剧

  随着进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考人数突破千万已经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学校扩招,使得全国的在校大学生论文部落翻番,学校的道德教育的资源比较的紧缺。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与学生之比应为1:120~150,而目前有些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生数之比平均为1:300,有的院系甚至超过1:400,师生比例严重悬殊。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往往采取的是大班化教学,教学的质量普遍较差。

  (三)就业压力制约道德教育的发展

  扩招后,一波又一波的就业浪潮不断,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还有的就是大学生的工资极低的现象。这样的就业压力,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功利化,一切为了就业,实用成了学习的目的,出现了淡化道德的现象,接受道德教育的热情大减,很多时候在竞争上岗的时候会出现违背我们道德底线的事情;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较多的用人单位讲究的是实用主义,用人标准还停留在“重才轻德”的阶段,这也使大学生丧失一定的道德底线,使得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四)心理素质呈下降趋势,心理调节能力较差

  “90后”大都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经历父辈们的艰辛,抗挫力比较弱。高校里男女比例的失调,男女的不平等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一些心理疾病。进入大学以后,可能以前大家都是很优秀的,然而进入大学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一些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在大学这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他们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与人交往的基本经验。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所表现出的对传统道德的漠视,实际上是因为陌生或担忧而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

  三、分层理论下道德教育的特色化开展

  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如此艰难的形势,对高校和学生都是巨大的挑战。道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按照课内外分层次道德教育开展,可以有效实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道德教学的主战场——课堂

  作为高校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体,在课堂内进行德育教育是分层理论实施的基础。由于高效学生与教师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课堂教学无疑成为目前最为便捷的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成败的核心所在。高校课堂德育在整体上要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2]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要仅仅把理论强加给学生,不要一味地说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譬如可以让学生就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互相熏陶勉励,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道德教育的后方——课外成长指导中心教育

  利用课外成长指导中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另一重要的途径。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性,是针对全部的学生而言,由于整体数量较大,对其教育的立足点是广义上的教育,进行的主要是共性的培养,让学生们培养起基本的道德意识,但是却没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对于此,课外成长指导中心则是最为有益的补充。大学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才能接受正确的道德教育,这一途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人、立志成才、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3]目前,很多高校设立成长指导中心是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主,而且大多数高校都只有一个指导中心,从业的人员比较少,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比较完善的体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为了心理健康教育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未涉及道德教育水平。然而,大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是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借助的很好的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今天,高校内部更应该注意唯心主义、封建迷信苗头的出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广泛开展,抵御不良影响对道德认知的侵袭,建立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教育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借助各种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特长,树立学生的自信,疏导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效果。

  (三)采用新媒体进行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让大众媒介成为知识的主要来源地,而且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让学生成为互联网随身用户,借助互联网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有正向的部分,也有负面的影响,如何利用好这些新媒体进行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调查表明,对于媒体的立场和观点,70%的大学生都会相信,只有30%大学生是独立判断。[4]然而,大学生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主动制作有效媒介并成为传播者。网络的普及让不同种类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之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消极信息进入学生群体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辨别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因此,加强引导、疏导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一途径来进行道德教育。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思想,大家可以交流交流,发现别人对问题的看法,从而思考自己思维上的缺陷不足,得到较好的处事之道。

  总之,要做好高校的道德教育需要借助分层次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划分,将教育有效普及在不同层级的教育途径中,在最大可能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出路[EB/OL].http://WWW.zz6789.com/Article/H/H1/.

  [2]高军.试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3]查颖.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陈春萍,宋元林,尹杰钦.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