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1-15 10:3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褚文奎等 点击次数:
[摘 要]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师者关心的问题。借鉴因材施教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出课堂视情教学理念。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分备课阶段和施教阶段对视情教学理念进行实践运用说明,在施教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采用实践式、讨论式、概括式、问题牵引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板书等教学手段。实践表明,该理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视情教学 教育理论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13-03
一、问题的提出
古往今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人津津乐道。其因“材”施教主要是根据每个教学对象(学生)自身的素质,比如能力、性格、爱好、志向、职业、文化基础等,决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并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树人成才的目的。
与因材施教理念类似的还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思想。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1]认为:每个学生都有7种类型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节奏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并且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和个性需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需求,倡导以个体需求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且能够理解的方式自主学习,在自己的优势发展领域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多元智能理论,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每个学生自身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或“定制化”教学,从而达到人人成才、百花齐放的教育目的。目前不少教育理论研究人员都倡导这两种教育思想。[2] [3]
不过,在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实践上述教育思想面临着诸多挑战。[4]比如,各个高校都为每一学科专业制定了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文规定了学制、学时、授课内容等。这种制度上的统一性决定了授课教师不可能弹性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高等教育中的班级授课机制也间接禁止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由此,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校教师普遍关注并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5],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
二、课堂视情教学理念
在现行高等教育机制下,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说,其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而最能体现教育质量的就是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在深入研究因材施教和多元智能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形成了一种课堂视情教学理念,如图1所示。
课堂视情教学是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提出的,包括视情备课和视情施教两阶段。视情备课,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阶段分析学生的总体素质或所谓的多元智能以及有关授课内容,预先判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明晰教学重点和潜在的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遴选富有张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视情施教,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突出、有效地讲授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严密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如果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符合预期则按照教学预案进行,而一旦超出预期则灵活地选择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授课方式,以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消除知识上的疑难点,掌握相关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值得指出的是,首先,课堂视情教学理念虽然是面向高校授课教师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定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掌控、主导教学过程,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内容。至于以谁为教学主体,这要根据大多数学生接受新的教学内容的难易情况来定。难者,宜以教师为主体;中者,师生同为主体;易者,学生宜为主体。其次,课堂视情教学重视学生的共性特征,以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则通过课后辅导答疑等形式予以照顾。
三、理念之于教学实践
下面试以讲授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循环队列”内容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种教学理念。
(一)视情备课
首先,在备课阶段,应当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掌握程度,提炼本次课的亮点,并且这些亮点是能够抓住学生求知心理的点。其次,要准确把握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循环队列实质上就是顺序存储表示的队列,也可视为仅在表头删除和表尾插入操作的顺序表。而学生之前对顺序存储结构和顺序表的有关内容整体上掌握得很不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初步具备了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本次课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算难。不过,按照习惯,顺序存储表示下的队列应简称为顺序队列,那为什么会出现循环队列的概念呢?又该如何对顺序队列进行循环操作呢?这两个问题是抓住学生求知心理和推动教学进度的核心。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确定顺序队列的循环操作设计是本次课的重点,判定求余运算(%)在循环操作中的巧妙应用是本次课的难点。为使学生深入掌握本次内容,笔者把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分解为3个部分,分别是队列的顺序存储表示、顺序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操作算法设计以及操作算法的编码实现。而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部分再细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初步设计、改进设计和革新设计。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图2所示。
(二)视情施教
在计算机世界中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是数据结构的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对这一抽象的事物进行主动讲解,就需要采取具体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方法的运用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任务、目标、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