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19 10:1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升斌 田宗远 付延功 点击次数:
在学校开设生命观教育课程,内容要涵盖生命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生死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还要有灾难教育、死亡教育、挫折教育、生命体验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内容。在笔者近日开展的一些调查中也发现,这些教育内容是必须要强调的,这些内容进一步丰富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灾难教育。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等,残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惨烈的场景带给人类心理巨大的震撼,人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也愈加深刻。当灾难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灾难?这就需要适时开展生命观教育,结合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引导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死亡教育。实践证明,面对死亡的教育能够引起人们心灵和思想的震撼,能够让受教育者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避讳谈论死亡,但对于完整的生命教育来说,死亡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没有正确的死亡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台湾地区成熟的生命教育体系中死亡观教育及死亡学研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值得借鉴。
挫折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处于越来越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一帆风顺,缺少挫折经历。而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种压力时时处处存在,冲击着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很容易迷失方向,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积极进取的心态,甚至自暴自弃,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挫折教育正是生命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应对挫折,使学生能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够更加有力地走向成功。
生命体验教育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中对生命的理解不应该仅仅针对人的生命,应该扩展生命概念的范围和意义。包括世间一切生命体,即便是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同样应该得到敬畏和爱惜。曾经震惊全国的“硫酸泼熊”事件就是大学生对动物生命漠视的具体体现。生命教育还应该包括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目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父母会让孩子亲眼经历动物妈妈生产小动物的过程,让孩子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这就是典型的生命体验教育。开展生命教育,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要开展形势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生命体验教育。如利用医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临终关怀机构等开展生命观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要从感谢被给予生命开始。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教育过程,应该贯穿高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构建科学的生命观教育体系,明确生命观教育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培养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要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个体,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观教育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要采取多种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感教育,除了专门开设生命观教育的课程外,在其他专业类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引入生命观教育相关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有意识地挖掘相关课程和活动中生命观教育的价值,激活蕴含在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的生命观教育内容,达到生命观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生命观教育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进行,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对生命进行思考,还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可以带领学生到福利院、儿童村、康复中心等地方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关爱生命的教育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等地感受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贵。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优化生命观教育的环境
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必须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的作用。除了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外,更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加强生命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懂得生命的珍贵和重要。
生命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根据笔者的了解,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安乐死、自杀、虐待动物等不良行为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还属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社会思潮的多样化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激发学生生命热情。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的态度、不良文化、校园暴力、残害生命的事件和网络暴力游戏等不良倾向都在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模糊青少年的价值判断,造成对生命的漠视。因此加强生命观教育,需要积极的舆情引导构筑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对生命观教育的认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优化环境,形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合力,对促进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淑珍.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4).
[2]孟丽美.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3]李芳.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2).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