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非语言要素对预科汉语听力教学的不利影响(2)
时间:2013-09-23 13: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昱 点击次数:
2、学生心理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预科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关,因此学习任务比较重。在新疆的高校中,由于来自偏远地区而造成的汉语水平低下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听不懂,说不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听力水平迟迟不能提高。而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①不自信、畏难心理。很多学生上预科之前很少使用汉语,并没有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什么根本影响,然而现在,当他们发现自己面临汉语水平不提高就会留级重修,听不懂就不能上好专业课这样的严峻局势,表现出来的一个很普遍的心理状态就是悲观,不自信,认为在一年时间里,达到预科结业要求是做不到的。于是在课堂上破罐子破摔,练习不听不做,老师讲解不听不记。畏难而放弃努力,直接导致一年甚或两年的汉语强化之后,原来听不懂的仍然听不懂。对此类学生,更多的是寻找榜样的力量,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并安排很好的语言环境,使其多听,即使没有反馈,只有语音信息的输入,但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变化,有了一次成功,就会有连续的进步,假以时日,这一类学社工会有最大程度的进步和提高。②无所谓、不在乎不重视心理。与第一类中提到的学生不同,这一类的学生都是具有较好的听力水平的,在日常交际中,应付裕如。与之前提到的不自信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表现为自负。对课堂上的练习较简单的嗤之以鼻,对较困难的盲目乐观,当发现自己做错了,不质疑自己的水准,而是质疑练习准确与否。将听力测试视为小菜,主观上阻碍了自己的进步。对此类学生,不能用难题去打击他们,最好的方式是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在学习上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在为别人提供知识帮助的同时,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会自觉自愿地去提高自己。③抵触、排斥心理。有的学生因为对自己的母语怀有极深厚的感情,不自觉地认为自己学习其他语言是对自己母语的一种背叛,所以下意识地产生了抵触情绪,不愿意听,更遑论说。这一类学生一般在本民族语文上有较强的能力,或是所学专业用到汉语的地方比较少,认为学了没有用,因此不愿意学,课堂上不愿意听。甚至有这样的情况,即仅仅是对教师本人没有好感,就决定不好好上这门课,能做好也不做好,出现报复性的逆反心理。对具有这类心理的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对汉语的兴趣,不强行将他们纳入教学的环节,而是吸引其自己加入。④紧张,惧怕心理。这类学生的共同表现是学习很用功,很服从教师安排,学习方法比较死板,且面临考试容易紧张、害怕、患得患失,经常临场发挥失误,甚至换一间教室也能影响到他的听力效果。改变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对这一类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僵化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束缚了他们能力的发展,他们学到的并非技能,而是机械记忆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尽量不给他们提供记忆式的练习,而代之以理解性的练习,除此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走出习惯性心理紧张的阴影。
3、文化环境因素。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是必然的现象。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词语的含义涵盖范围不対等。不同民族,由于价值观念、地域、宗教信仰不同,对词语所赋予的含义也不同。如汉语中"狼"一词,常喻指凶狠狡猾的敌人,不含褒义,而在哈萨克语中,"狼"一词除贬义的"凶残"之外,还有比较正面的"英勇"的含义。汉民族是依傍大河、平原产生的农业文化,而哈萨克族多年来一直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因此,两个民族对"狼"这一动物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在听力练习中,如果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对方的意思,就可能出现误解。其次,文化使语言的使用层次出现不对等。汉语很多年来一直是口语与书面语脱节并行,即口语在不断丰富、变化,而作为社会上层人士才能学的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却近千年来变化很小。因此,汉语具有丰富的词汇,有书面的和口语的表达之分,两者意义虽然完全相同,但在遣词造句、语篇联系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也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口语化的材料和用词严谨、句式比较复杂的书面语材料(如新闻稿、政治评论、科研论文、法律文书、诗歌散文)等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偏差。
解决以上问题,除开设汉文化讲座或选修课之外,作为教师可以选择更直观而有效的方法,即看电影。电影来自于生活,是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文化生活的最生动描绘。它具有趣味性、直观性,除了可以练习听力,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熟悉汉文化,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综上所述,非语言要素对预科汉语听力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视人体语言在课堂上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解决课堂水平不能体现在考试之中的问题。而学生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听力水平下降或难以提高,解决之道也只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这也是所有教育者所秉偱的原则。对于因为文化因素而产生的听力障碍,不建议占用课堂时间,而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弥补,提升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做到文化促进语言学习,语言帮助了解文化的双向进步。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心理起到正面的影响,促使他们将兴趣做为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丁艳.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1):22
[2]宗艳红.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非语言要素及教学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版),2009(5):29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