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8 09: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辉等 点击次数:
摘要:教师信念研究的兴起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英语教师信念是指英语教师在教学领域里,对课堂教学、语言、学习、学习者、内容、教师自我或教师作用等的确信看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信念将对其教学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英语教师信念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师信念
教师信念研究的兴起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是指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知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映。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指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是知识与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起指导作用,是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该设计符合真实情境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能够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教一学”过程的建构主义模型共包括四个因素:教师,学习者,情境与任务。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选择符合真实情境的并能够刺激学生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能够反映教师的信念;学生借助他人协作,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完成任务;为了使任务顺利完成,师生之间必须展开会话、互动与协作;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映出他们的信念,学生对教学任务的态度受教师的个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影响;此外,学习发生的场所或情景也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因素改变,整个模型就会失去平衡。因此,教师信念的改变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学生,任务和情境。
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维果斯基提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提出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最邻近发展区”和支架式教学给了教师很大的启示。教师应当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协助学生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