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11 13:4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成伟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渐渐凸显出来。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几个原因:高校专业设置、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陈旧、就业准备不足等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保持经济增长,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及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发展趋势;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55-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转变成为了普通劳动者,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只能称作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经过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就业压力,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及社会的稳定。所以关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及解决就业难题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第一,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中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了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地区、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热门专业变成了冷门专业,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第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供求矛盾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的供给情况反映,各级技术工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关系,机械加工、技术应用等类型的人才短缺,造成高校学生需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才能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第三,知识较为陈旧,转化率低。有调查显示,60%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月的培训。直到工作一到一年半之后才能独立完成工作,所以应届毕业生的知识较为陈旧,运用到企业的时候,转化率也是十分的低下。在学校学习到的很多知识,无法顺利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这样一来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比较艰难。企业往往更加喜欢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第四,准备不足,职业生涯定位模糊。国内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不足,上大学之前拼命努力学习考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反而不努力学习了。对社会的了解也渐渐少了,平时主要精力用于应付考试之外主要就是玩乐。很多大三、大四的优秀学生对于将来职业目标都十分模糊,直到大四要毕业的时候才开始“临时抱佛脚”,有很多毕业生有就业恐慌的情况。很多毕业生由于没有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清楚,参加人才交流会和招聘会的时候像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成功率可想而知的低。
第五,理念滞后。理念是核心,只有正确合理的理念才能带来正确的行动。现在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国企、大企业才是就业的出路,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便较难,并且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动也很大。很多毕业生宁愿到大企业做职员,也不想去中小企业当骨干。二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最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不是流到企业,而是向着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扩招之后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方向却仍然集中在大城市,白领阶层、管理岗位。事实上,当前经济增长的方式决定了对生产性人才需求较为旺盛,而管理岗的需求增加很少,结果造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实际情况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今后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
第一,今后几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数量仍然会保持增长,而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的增长幅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那么大学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第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未来几年内,经济发展很难彻底走出泥潭,这将大大影响中国的就业岗位的增加。国内大学生必须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岗位择业和创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第一,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据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便可以增长0.106个百分点。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7%到8%,这样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就有700万左右,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大学生迎接社会的挑战。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顺应社会的潮流,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增加实践科目,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1]。因此高校应当制定出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例如开设创业课程,提供大学生创业基金,开张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等。这样一来,让大学生对社会的变革的反应更加灵敏,从而让大学生有更好的职业准备,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第三,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经融危机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吃紧。但是大学规模的扩大,使得更多的青年人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中国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只是中国社会体制变革、经济转型、人们就业观念转变时期的一种过渡的产物,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得到改善,所以舆论无需过分渲染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而是积极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念,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2]。
第四,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遇到就业难题,大学生要自己调整心态,用于承担,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面临新旧的就业观念的冲击,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再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而是要将自己定位成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学历高并不等于能力强,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高的人才更应当去基层一线去,去需要自己,能够锻炼自己的地方去。大学生应当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克服一门心思到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工作,主动到中小企业去寻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藜.教育与市场脱节下的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5).
[2]林蕙青.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4).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