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让创新照亮生物课堂

时间:2014-10-14 12:0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于秀芳 点击次数:

  摘 要: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就离不开生命科学,而中学生物是生命科学的基石。因此,培养中学生生物课堂中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我国更是对21世纪的中学生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全过程。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讨论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012-02

  创新,顾名思义,创造新的事物。《广雅》:“创,始也”;新,与旧相对。创新一词出现很早,如《魏书》有“革弊创新”,《周书》中有“创新改旧”。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生物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在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重视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笔者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引导学生生疑 擦出创新火花

  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追求学生好问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是在新知和旧知比较中生疑。适当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大胆假设,严格求证的探索精神,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教育学生不要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探索,勇于从多种方式、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独辟蹊径,提出自己标新立异的见解,做到敢言前人所未言,敢发前人所未发。

  最后,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的质疑求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有一个知识点是测量胸围从而来学习胸围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在知识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手放在胸前,然后深呼吸,自己感受呼吸时胸围的变化。此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提问“吸气时胸围怎么变化?呼气时胸围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所要学的知识点。

  2 理论联系实际 获得创新源泉

  生物实践教学只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如在探究“种子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播种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从而学生很容易的得出结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如在“抗体和抗原”概念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对抽象的概念,可以与“猫和老鼠”进行类比。猫捕捉环境中的老鼠,鼠被捉光后,猫还存在于环境中,当再有鼠出现时,猫同样将他们捕捉;抗体消灭抗原后,有些相应的抗体仍然存留在人体中,当有同样的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抗体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更迅速地消灭他们。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有益的创新启发。

  3 通过生物实验 激发创新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成败关系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创新思维的激发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有些老师怕做错出事故,怕浪费药品等而采取了先细讲后示范,再仿做的模式。这种做法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则总是让学生预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七年级上册教材的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要求观察叶片的结构,按课本要求做好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学生们为“哪是上表皮,哪是下表皮,哪是气孔,哪是栅栏组织,哪是海绵组织”意见不一。有人争论沉思,有人翻书,有人前来询问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你们的慧眼去找,一定就能找到正确答案。”终于有的学生结合书本上找到细胞呈长圆柱形,排列整齐,接近上表皮的是栅栏层。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比较疏松的是海绵层。这找到了气孔。并能说出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形成的。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自然而然地挖掘出来。

  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生物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4 培养学生自信 享受创新喜悦

  自信心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自信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磨练其创新意志。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又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上进的动力源泉。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中的不同见解,支持学生中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即便是错误的回答,甚至看似荒唐的回答,也绝不能全盘否定和排斥,应尽力捕捉每位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要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评价形式要脱离单一化而走向多样化、全面化。整齐划一,统一死板的评价,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热情,至少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坚持使用一些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你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很新颖;你的回答很独特;你所说的这个方面,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所回答的可能是正确的,老师现在不能肯定,我们课后再进行探究”等等。

  总之,教师要以人为本,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1-103.

  [2] 陈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学习力提升量化管理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70-71.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30.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