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7 15:2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后亮 点击次数:
以历史书写元小说为代表的后现代文学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也招致各种批评,最主要的就是对其反历史、反现实、因而也就是逃避政治的倾向的谴责。其中詹姆逊最有代表性,他说:“后现代给人一种愈趋浅薄微弱的历史感,一方面我们跟公众历史间的关系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我们个人对时间的体验也因历史感的消退而有所变化。”在他看来,历史书写元小说正体现了后现代文化无法应对历史的危机。它不能反思历史,便只好拿历史的幻象来应付,“它已经不再以重现历史过去为己任;它所能承担的任务,只在于把我们对于过去的观念以及观念化的看法‘再现’出来”。他还点名批评了多克特罗的《拉格泰姆时代》,认为其“精神分裂式的”叙事风格让读者根本无法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完全是一堆凌乱不堪的叙事链条,形不成连贯的意义。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实在无法体验到具体的历史境况,主体也实在无法稳然屹立于扎实的历史构成之中。”而来自艾伦·伍德(E.Wood)的批评声音更为严厉,他说:“后现代主义者们心里只有语言、文化和论述。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似乎就是说人们及其社会关系完全是由语言而不是其它什么东西构成的”,“后现代主义知识分子们暴露出了他们是群根本不顾历史事实的人”。
然而,所有这些指责都是混淆了作为晚期现代主义的元小说与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历史书写元小说的缘故。就像哈琴所说:“后现代小说并没有切断与历史和世界的关系,它只是凸显并以此来挑战那种有关(语言再现与世界和历史之间)无缝对接的设想的惯例性和未被招认的意识形态,同时要求读者去反思我们籍以对自身再现自我和世界的过程,从而认清我们在自己的特定文化中对经验加以理解并建构秩序的那些方式。”对真正的后现代主义者来说,一切再现的方式———不管是文学的还是历史的———都是深深植根于意识形态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与现实社会的权力关系交织在一起。盲目迷信再现的纯洁性或许正是导致受压迫者难以摆脱对自身不利的环境的根本原因。通过质疑历史、现实和再现这些以往被人们想当然地接受的观念,就可以将看似自然的东西去自然化、将看似神秘的东西去神秘化,从而“使那些受压迫的人和被剥削的人通过对他们在社会中的不利地位与那些有权力的人的地位的理解而获得力量”。
詹姆逊认为历史无论如何也不是后现代主义者所理解的那样,因为“历史既不是文本也不是叙事”,相反,“历史是痛苦之根源”,它的血腥与凝重只允许我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回溯和总结,去探究历史规律和学习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实。他感慨于后现代主义不断侵蚀着人们日渐淡薄的历史感,所以才呼吁人们要“永远历史化”(Postmodernismix),惟如此才能走出历史的失重状态再度走进历史。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在人们再度走进历史之前最好先对历史观念本身提出疑问:历史是什么?是过去的事实还是对事实的话语建构?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而讲述的谁的历史?历史书写元小说就是这样一股反思历史的力量,一种关于历史观念的问题学。它的信念就像多克特罗所指出的:“一本书可以影响意识———影响人们思考、进而去行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罗伯特·伯克霍夫:《超越伟大故事:作为文本和话语的历史》,邢立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易英译,《世界美术》,1991年第4期,第10—17页。]
5、[琳达·哈切恩:《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加拿大现代英语小说研究》,赵伐、郭昌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
6、[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芬·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7、[林莉、杨仁敬:《美国历史的重新解读———评E.L.多克特罗的长篇小说〈进军〉》,《当代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第17—24页。]
8、[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马尔库塞:《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载《艺术的未来》,王治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彭刚:《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柏拉图:《国家篇》,载《古希腊哲学》,苗力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2、[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13、[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褚朔维译,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
14、[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周卜颐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15、[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