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融合历史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探讨(2)

时间:2016-02-27 10:0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宋暖 点击次数:

  同样,对创意产业的认识也偏于狭窄,存在着若干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资源利用不足,通过结合、融合形成的创意产业总量过低。许多地区固有的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发掘、整合和利用,或者开发过程中仍旧依赖传统的模式与方法,结果主导性的文化产业仍集中于传统领域,许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展示、传承,走的依旧是传统的老路,沿袭着旧的模式,形式单一。

  比如文化产品生产、文化旅游、书刊音像出版、传统展演表现形式等等,与创意科技、网络数字技术、动漫业的结合十分薄弱,未能形成规模,有文化特色、文化底蕴的创意产业、创意产品仍处于弱势。

  二是原创力不足,产品门类覆盖面狭小,缺少具有鲜明民族性和文化内涵的大项目。企业在创意开发上缺乏主动性,模式上缺乏原创性,没有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同质化严重,缺乏有知名度的品牌,更缺少乡邦色彩浓厚的创意产品,在大众中形不成具有广泛持续影响力和鲜活生命力的文化成果。

  三是若干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的创意项目或产品,处于孤立开发状态,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也没有形成上下互动的产业链,在整个业界缺乏引领带动作用,因而也无法形成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优势。

  三、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创新的运作机制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有着丰富的内涵,把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创意产业中,移植到新兴网络文化中,融汇于当代大众文化中,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发掘既有资源,树立新观念,营造创新平台,积极探索融合保护、继承、发展为一体的创新路径。我们可以利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来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文化资源,融合文化创意,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构建资源价值实现体系,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

  将文化资源变成“真金白银”,需要探索融合创意、实现创新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这两种积极性。推动文化发展有政府、文化资源保有组织机构和创意企业三类主体,应当打破三者间的隔阂,发挥政府引导扶持监督、资源保有机构支持共享、创意企业市场主体能动性三方面的积极性,明确各自职能,共同打造融合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平台。

  作为政府,在负责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建立以融合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将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举作为振兴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给予积极引导,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全方位的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活化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政府应当多渠道筹措创意产业发展资金,对弘扬传统文化、融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项目和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和奖励。同时,大力培养具有历史文化素养的创意人才,提升创意人员的文化品位和水平。

  作为资源保有单位和机构,应视遗产资源为珍贵财富,提升发展历史文化的责任担当。由于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不合理开发不但会造成对历史遗存、历史面貌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会对地方文化的未来传承产生误导和歪曲,因此,相关资源保有机构和组织应探寻文化创意产业与历史文化结合的路径,探索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开发现有的文化资源。

  作为创意企业,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自身在文化产业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创意企业要通过对文化资源精华的把握,选取契合点,在产品和项目创意中融入文化资源,提出可行的创意融合方式,开发出具有文化创意灵感和独特性的产品,提升产品和项目的文化价值。除此之外,创意企业还要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用创意产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创意企业要及时跟踪历史文化资源创意开发的发展前沿,在开发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文化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者的社会分工定位不同,面临的内外环境和价值取向亦不同,差异的突出点在于,文化遗产保有机构追求遗产的保存价值,政府部门追求文化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价值,创意企业崇尚商业价值,期望通过项目开发获取利润。推动三者形成积极互动的协同关系,不仅要重视制度建设,还要重视资源的分享与利益的协调。这就需要政府来制定科学发展的规则,协调各方利益,减少实践中的人为阻力,降低交易成本。为促进资源共享,推动三者间积极互动,形成融合创新的有效机制,对三者提出各有所重的要求:

  第一,更新既有观念,整合文化资源。要做到观念上的更新,首先要克服将历史文化遗产视作固化遗留物的片面观念,树立新的文化资源观,自觉将历史文化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进行合理发掘、整合和开发,探索新的文化发展途径。同时,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从更宏阔的视野上去把握创意产业的范围,从理论认识与实践上理清历史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即历史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资源的精神核心,应以其作为整合文化资源的主线,在借鉴已有成功案例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将其融合应用于创意产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二,把握资源特性,融合保护开发。从新的视角和视野,重新审视、科学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准确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性,妥善处理保护继承与利用开发的关系。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公共属性与不可再生性入手,合理界定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尺度与边界,科学制定产业创意开发的方案,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空间、内涵等多向度整合,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文化的多重元素,按类型对文化内涵进行方案设计,挖掘地域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优势,寻找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融合的途径。

  第三,自觉吸收文化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创意科技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文化资源的产业,它的繁荣发展建立在对文化资源的吸收和开发的基础上。文化资源不仅影响着文化创意的起步过程和结果,也通过文化项目的策划、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创意内容的研发、创意活动的构思以及文化生产经营的理念,制约着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形态和内涵。创意产业如果失去文化资源的滋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丧失自身的民族性,其产品便难以具备持续的生命力。

  只有实现三者的结合,才能做到扩展资源利用,科学推进产业开发。整合文化资源的目的之一就是扩展资源利用的范围,使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成为文化创意的源泉之一。用市场的眼光、经济的眼光来审视、梳理、归类文化资源,厘清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其发展空间大小,以确定开发投入力度及发展规模,并根据其分布确立创意产业吸收利用的核心区和文化带,根据各自特点,将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形成品牌。同时,可将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培育成文化艺术、设计服务的基地,将历史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包括时装设计、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家居陈设、模特经纪、环境艺术等在内的各个领域当中,发展艺术品业、建筑景观设计业及时尚消费等特色产业。

  四、融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意模式与路径

  欲使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居于“深闺人未识”,变成促使文化发展的“真金白银”,需要针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在进行历史文化资源融合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有机融合的现实路径,大力培育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

  1、历史文化风貌区、文化主题公园与创意产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古迹一般较为集中,能够完整反映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俗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伴随时代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区原有的生活方式已不符合现代人的需要,附着于其上的传统文化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因此,历史文化风貌区需要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使新旧文化融合,集历史人文特色、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为一体,将旅游、自然环境以及文化内核的展示结合起来,挖掘风貌区的传统文化特色,如传统艺术、民俗精华等,承接历史文脉,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旅游项目,形成以历史文化风貌旅游为主题的体验空间。在公共空间内合理增加文化设施和区域,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文化互动,让游客从多角度去体验历史环境以及民俗文化等,实现文化特征与旅游活动创新的高度契合,如南京秦淮河六朝文化风貌区、山东周村古商埠旱码头风貌区、曲阜儒家文化风貌区、西湖新天地等融地方历史文化与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系列项目,均让沉寂久远的历史文化资源再现生机。此类创意开发不但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可以探索出一种对历史资源可持续保护开发的有效途径,创造出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结合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不同特征,可以营造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主题空间———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人造旅游平台,是文化创意元素与旅游业融合的产物,用历史背景来传递文化,用历史文化氛围来感染游客,让游客在文化活动中体验快乐。它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元素兼容性,可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文化主题公园若要做好、做大、做强,必须挖掘吸收本地历史文化中的资源,使自身具有文化内涵,同时又通过创意将文化精髓与旅游业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业态。深圳“锦绣中华”、金乡“军事主题公园”等主题公园即是这种融合而形成新业态的典型。

  2、“大遗址”、“公共考古”与创意产业

  大遗址一词,专指文化遗产中规模大、影响深远、文化遗产价值突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一般指在考古学上具有重大意义或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始聚落、古代都城、宫殿、陵墓和墓葬群以及宗教、水利、交通、军事、手工业等建筑遗迹。利用创意理念和产业来开发“大遗址”资源和创意旅游,不仅条件得天独厚,而且具有对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大遗址的群落分布特点,使其难以沿用传统的方式加以保护和利用,而借助创意手段和方法,则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建立大遗址公园既可以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领略遗址的风貌,又可以通过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减少旅游参观活动对遗址、遗迹的破坏或耗损。

  借助创意科技手段,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大遗址,而且可以实现专业考古向公众考古的延伸。公共考古如何展开,近年来已有诸多有益的创意尝试。如利用三维动画设立虚拟考古场馆和场景,设立互动网站,结合开放考古现场、影视制作、视屏互动为一体的大型遗址特色考古项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立足主体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大遗址保护的特殊模式,既可以扩大遗址的文化影响,又可以借助创意项目来建立反哺机制,在较高的层次上保护大遗址。同时,创意与遗址文化旅游的结合,提升了科普的水平和大众精神素质,扩展了他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也增进了大众传承历史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推动大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3、古城、古村镇与创意产业

  古城、古村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大量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这类文化资源呈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们是千年传统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具有物质文化层面的意义,还承载着众多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中国现有3万多个古村镇,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毁损而不断减少,传统“乡村记忆”正在逐渐消失,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兼顾合理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借助创意产业保护开发古城、古村镇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保存有数百年建筑格局,古风古貌依旧,并拥有古文化遗址的古村镇,可谓传统乡土文化的活化石。在对书院、古树、古桥、古宅等重点文物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对古村整体风貌和各类建筑、文化元素等采取创意开发,设定不同层次的保护与开发标准,依托当地文化古迹、寺院、老街,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度假胜地、影视基地。围绕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实行资源整合、线路整合和区际合作,开辟历史文化、民俗旅游线路,从而开发出集古城镇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重庆江津白沙古镇、塘河古镇、山东朱家峪等地,便是通过影视基地建设,开发与保护相互“借力”,形成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现实发展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代表性案例。这些事例表明:在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前提下,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实现古城、古村镇的快速发展。

  4、近现代建筑遗产与创意产业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