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心理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的辅助方式,是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人员下放到社区进行监管和心理干预,使其接受教育改造,树立起完整的人格融入社会,进而成为对社会无危害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推进社区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监禁刑罚的缺陷,更具人性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干预等新型改造手段可以收到比传统刑罚更好的改造效果。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还是一项比较新的内容,需要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正确引导和相应的心理治疗,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完善社区矫正中的心理干预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心理干预工作目标的同时,阐述了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社区矫正心理干预的工作步骤,指出在社区矫正心理干预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心理干预;心理矫治;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是相对于监禁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其反映了现代刑罚的主流趋势,即向着轻缓刑、社会化和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对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人员下放到社区监管,使其接受思想改造的同时能够树立完整的人格融入到社会中,成为对社会无危害并对社会有用的人。开展社区心理矫正中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监禁刑罚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干预工作可以收到比传统刑罚更好的改造效果。可以说心理干预是社区矫正工作中比较新的内容,所谓心理干预,就是要针对矫正对象的各种不健康心理状态,如易怒、偏激、消极、绝望等,利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心理分析、正确引导和相应的心理治疗,通过对其心理或精神层面进行干预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情绪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转变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干预工作的目标
(一)促进矫正对象自我认识
通过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干预、矫治,使之明白犯罪对社会和对自己本身的危害性,尤其是对矫正工作极度懈怠、态度傲慢的对象要制定严格的心理干预措施,让其对自己之前的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反省,并对之前的自己有一个从新的认识,促进矫正对象能够逐渐从心里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经历从抵触到主动参与到社区矫正中来。
(二)消除矫正对象的消极情绪
很多矫正对象的情绪都不很稳定,并且容易焦虑、紧张、疑惑、绝望、悲观,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很难使矫正对象能够直面社会,因此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促进矫正对象慢慢平复情绪,并保持稳定,使之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生活,并通过心理干预赋予他们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改正矫正对象的不良习惯
矫正对象一般都有着不良的习惯,这些习惯会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因此导致很多时候他们的犯罪行为是由习惯来驱使的,并且这些不良习惯会导致矫正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适应社会,进而从心理上对过平常人的生活较为消极,如此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不利于矫正对象在归回社会后改过自新,而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使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这些不良习惯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应通过社区成员逐渐的接纳矫正对象,使其逐渐融入到社区这个“小社会”中去,能有效促进矫正对象的再社会化,为其重新面对新生活奠定基础。
(四)培养矫正对象的自控能力
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之时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冲动,在不自控的情况下使之产生非理性的行为,除去少部分惯犯以外,大多数的矫正对象自控能力都较差,需要对其进行长期、持续的心理干预,并辅之以行为上的影响,使矫正对象在社区中逐渐学习其他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通过多与人接触、沟通,矫正对象就可以与周围的人群形成良好的互动,其自控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的增强。
(五)建立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
只有矫正对象在内心具备遵守法律的心理意识,才能使之在法律的约束和引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抵御外界的诱惑,通过心理干预手段使之可以权衡犯罪行为的得与失,从而产生对犯罪刑罚的畏惧心理,并逐渐形成守法的习惯,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培养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至关重要。
二、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的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实际应用的一般主要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就是心理矫治的范畴。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矫正对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对矫正对象心理干预的时候,要对其心理健康程度进行科学的评测,如果其不良心理状态只是暂时性的或者程度较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予以疏导,但如果矫正对象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无法自拔,容易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咨询者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解惑、交谈、建议等方式来给予咨询者帮助,主要针对的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心理咨询的工作主要是由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社区矫正工作者来承担,主要针对矫正对象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以及社会适应问题、婚姻家庭问题等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其中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的矫正对象对社会的看法过于偏激,并且人格也严重缺失,因此容易在心理上出现抵触社会的情绪,容易导致暴力犯罪等行为;而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人与社会中其他组织间的利益与矛盾等,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且对方的情绪、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个人的情绪以及行为,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悲观、厌世、落寞等负面情绪,矫正对象在被下放到社区接受再社会化的过程中,矫正对象由于自身的身份而在社区中往往抬不起头,较为孤僻,并且容易对人冷漠,因此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服务,可采取谈话等方式来实现与矫正对象的沟通,帮助他走出思想的禁锢,并充分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的关怀,使其感受到人情的温暖,逐渐接受社区矫正工作。
在对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要认识到心理咨询工作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首先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并对矫正对象进行适当的关怀,消除与矫正对象之间的隔阂,使之可以逐渐信任工作人员,为心理咨询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心理咨询工作的另一个前提是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是一般性的,并且矫正对象本身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并没有失去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力以及对社会认同的过分偏激,只是心中有疑惑的问题在困扰着自己,需要有人来解答、疏通,工作人员要具备充分的耐心,不可产生急躁的情绪,以避免给矫正对象带来负面的影响,一旦这些疑惑被解答,矫正对象就会很好的恢复心理健康,配合矫正工作进行。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对存在心理障碍的人进行治疗,使之逐渐恢复健康,心理治疗的对象一般是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人,因此需要专业的心理学专家以及精神病学专家来实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是精神分析疗法,是指通过精神分析使矫正人员的心理创伤以及无意识的情感体验回归到意识中,使之思想逐渐恢复到正常,并能够知道自身的心理矛盾,予以正确对待,面对可能发生的冲突时能够逐渐化冲动为理智,以正确的意识去影响自己的行为;第二是行为疗法,其主要理论支持是认为人的行为或好或坏,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因此在行为疗法中主要强调使矫正人员能够通过学习的过程来逐渐矫正行为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矫正人员可以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从生理上去选择好的行为方式;第三是认知疗法,主要是在改正矫正人员的错误认知的前提下,不断通过问答的方式使矫正对象认识到自身的认知缺陷情况,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思想探寻使自身的错误思想得到纠正,进而改变思想偏激的倾向;第四是人本主义疗法,强调人的任何行为举动都有着自身的原因,而不好的举动的形成是由于人的自身防御性较差,因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采用人本主义疗法就要求治疗人员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矫正对象的处境,把治疗的过程看做是矫正对象的成长过程,并不断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促使其健康成长。三、社区矫正中心理干预工作的发展趋势
对于矫正对象来说,心理、思想上的改变将会是影响其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因此心理干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重大,科学而高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促使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对社区矫正工作来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日后的心理干预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在可预见的将来,社区矫正中心理干预工作的重点将向着以下几个方向转移:
(一)培养专业化的心理干预工作队伍
心理干预工作除了要求矫正工作人员具备好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耐心,心理干预工作人员要想治愈他人的心理伤痛,首先自身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为矫正对象树立榜样,以便更好的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因此对于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来说,应当培养专业化的心理干预工作队伍,对专业知识不过关或者本身心理不够强大而不能胜任心理干预工作的人员要适当淘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社区配备具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专家的带领,使其他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保证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起步较晚,而国外很多国家关于社区矫正方面的工作已经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因此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心理矫正、心理干预工作的水平,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干预工作的人性化管理
在社区矫正中的心理干预工作也要顺应国家的号召,为矫正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首先,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或者心理咨询室的方式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绿色通道,使其可以随时对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其次,为每一位矫正对象建立科学的心理档案,记录其心理变化历程,以便为下进一步矫正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再次,通过对矫正对象的心理测评,针对矫正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治疗,使之更容易接受,并在矫正对象心理不断得到康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三)心理干预工作的社会化
在社区矫正的心理干预工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社会上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可以吸收社会上的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或者社会机构参与到社区矫正心理干预工作中来,一来可以提高心理干预工作的工作效率,二来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矫正对象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心理干预,可以使矫正对象逐渐改变自身原有的心理问题,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为正确的认识,有利于矫正对象重新返回社会后能够妥善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和挫折,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清.对犯罪人的心理干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
[2]李田韵.关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问题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3.
[3]顾伟.心理矫治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J].前沿,2004.
[4]卢凤,葛祥龄,董厚坤.社区矫正心理干预队伍建设探索[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
[5]赵咏梅.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理论与实践研究[J].网友世界,2013.高校校园侵权行政法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分析该文为昆明学院校级课题《高校校园侵权的行政法律责任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w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