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8-23 10:3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彦艳 点击次数:
一、坚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是成为作家的知音、成为优秀文艺编辑的坚实基础
综观赵家璧的编辑之路,恰是他的文学之路。赵家璧对文学的喜爱,是天生的,也是投入的。还在乡间读小学的他,因惦记上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写邮政片给在上海的六叔以为他买回,又因译者序里说“说来说去还是原书最好”,就想“为什么不去买一本原书来翻着字典念呢?”4天后,他如愿以偿。赵家璧“喜爱看书”,这一嗜好,在上中学时即受到国文老师的瞩目。高一开始编辑校刊《晨曦》。也是由于爱看书,他注意到,当时社会上没有专门办给大学生看的刊物。见到良友图书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伍联德时,他提出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就因此想法,伍联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他半工半读,立刻加盟良友,创办《中国学生》。那是1928年的9月,赵家璧刚入大学校门。而良友是家“专营画报、画册和电影歌曲的别具一格的新型出版机构,华侨投资,实力雄厚,备有新式印刷机,颇具规模,经营作风也正派”。[1]
和缪斯的亲近,让赵家璧受到了诸诺恩的关爱。他顺利实现了“从童年时代就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当一个文艺编辑”,把编辑当作了终生事业。从业之初,业务上的困难出现了,那就是他所认识的知名作家寥寥无几。他一手策划主编的5种“一角丛书”面临滞销。“回顾这一段时间,虽然不过两三天,在我漫长的编辑生涯中,可以说是关键性的。我开始认识到必须大胆地冲向社会。向具有影响的作家组稿。得不到作家的支持,编辑将束手无策,一事无成!”[2]而后来名家的加入,给“一角丛书”带来成功,更坚定了他的这一认识。“一角丛书”由发表罗隆基、胡愈之的作品起,4个月中,销了十余万册。一度遭书商、读者冷遇的前5种也被带动热销。发表论文赵家璧冲向社会向名家组稿,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的作品,经他手一篇篇编辑出版。那些作家里有张天翼、林徽因、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丁玲、施蛰存等。1932年,赵家璧大学毕业,专职在良友工作。发表论文他要编一套“良友文学丛书”,想到的第一个作者是鲁迅。由与鲁迅情谊深厚的郑伯奇代为引荐,赵家璧顺利见到了鲁迅。郑伯奇向鲁迅谈到赵家璧,重点也是谈到他爱好文学。第一次见面,赵家璧就得到了鲁迅约二三十万字的《新俄作家二十人集》。
朱苏进说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寻找的是知音,不是读者。文学编辑作为为小说家寻找知音的载体,你不先取得他的信任,行吗?而要取得作家的信任,首要的一定是要像赵家璧那样,不断坚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综合素养。
二、进步的编辑立场,关注作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动荡而复杂。外部有当局对进步文艺的扼杀、围剿,内部有谈“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却不谈社会现实的复古逆流。更有不入流的无德之人大编“欲海”“黑幕”等无聊读物,毒化社会。爱读书的赵家璧听从于内心,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众生活。他认识到不考虑时代和民众的呼声,做编辑是没有出路的。这一认识,决定了他日后的作者队伍大多是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这样的作家作品和编辑思路保证了一个编辑的成功。在鲁迅的影响下,即便出版一部版画集,赵家璧首先考虑的也是绝不为艺术而艺术,在那个年代里,各种艺术形式都是中国人民斗争的武器。赵家璧参与的由鲁迅选编的《苏联版画集》以其革命性和艺术性,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有着许多积极争取自由的斗争,可是镇压却更为频繁。”[3]1933年,左翼作家丁玲刚刚被捕,“良友文学丛书”即高调出版了丁玲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母亲》,并在广告中宣传为作者签名版。国民党特务机关为此使人砸碎了良友的门市玻璃,并屡次上门“郑重警告”,威胁公司解雇赵家璧。他们不为所动,继续出版进步书籍。良友遂成为当局关注的书店。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时,考虑到所约作家中有鲁迅、茅盾等知名左翼作家,担心当局的图书杂志审查会从中作梗,赵家璧代替店主只身勇闯审查会,同操纵每个书刊生杀大权的审查会主管项德言斡旋。最后,赵家璧等决定,在《大系》出版印刷费高、稿费高、编选费高、广告费高的情况下,为保证其顺利出版,答应项德言的高额勒索。项德言也算遵守诺言:鲁迅的名字不动,照顾《大系》的全部文稿,不得有意挑剔。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