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军整体建设转型和我国面临的国防安全形势变化,部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是我军适应现代战争军事变革和部队转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全军人才战略工程的推进,军队院校正在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的整体转型变革,岗位任职教育将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作为为部队输送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向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在研究生教育转型过程中如何把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军队院校研究生任职能力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目前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军队院校培养研究生以来,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培养规模上得到稳步的发展,在教育质量上不断提高,在学科建设上得到巨大的进步,在人才培养上为部队输送了一大批“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军事人才,为我军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建设打下了良好的人才队伍基础。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同早期我军研究生毕业任职岗位不同,目前大多数军队院校研究生毕业后一般大多任职于一线部队,要求具备指挥、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充分肯定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些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研究生基层任职能力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目前,我军队院校研究生生源结构上,招收的军队院校本科应届生和依托地方院校培养的国防生占较大比例。对于此类生源为基础的研究生来说,他们大多从未走出过校门,很少有接触部队生活实践的机会,往往理论性和学术性较强,但组织指挥、部队管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一旦处于部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岗位、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应时,自身优势不能得到发挥,他们甚至出现消极抱怨、无所作为、离岗转业情况。据一份毕业学员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分配到部队的研究生,懂技术的占80%,会指挥的占30%,指技融合、教管兼通,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更是缺乏。
目前军队院校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大都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专
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二是发表论文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大多课程教学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主要强调系统性和理论性,以系统上课为主,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员讲、学员听为主,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应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部队的实际需要;在学位论文撰写阶段,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某项课题的研究,所从事的研究千差万别,有的课题与部队实际结合紧密,能够解决部队的实际问题,有的课题与学员毕业分配到部队的实际工作关系不大,不能有效提升研究生的部队任职能力。
为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迫切需求,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指出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要构建与任职教育“融合式”培养机制,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把加强研究生任职能力培养作为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1]由此,军校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应用型研究生为培养重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部队建设的需要。
二、提高军队院校研究生任职能力的对策
1.强化军事职业教育理念,提高研究生的军政素质
“硕士、博士皆战士”,对于军队研究生来说,无论学历有多高,首先作为一个军人,必须具有军人良好的作风和军事素质。因此,对军队院校研究生来说,必须强化军事职业教育理念,从各个方面加强军政教育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军事素质。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强化军人使命意识。高素质的军队人才在思想政治方面绝对高度可靠,这是对军队院校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2]要强化军队研究生坚定信念意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强化牢固的军魂意识,在任何考验面前都要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意识,自觉为履行使命任务提高能力素质。
二是强化战斗精神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军事素质。过硬的军事素质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前提,也是军人的核心素质之一。军队院校研究生学员是未来我军军事指挥的主体,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是他们发展的起点,也是成长为未来军事栋梁的基点。随着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我军职能使命任务的拓展,作为军队院校研究生,第一任职主要是基层指挥员的岗位,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注重军官素质和带兵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战斗精神教育等一系列军事基础教育使研究生学员在毕业分配到部队之前在体能、军事技能、军事理论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提高,具备指挥员的素质、气质和基本军政养成。
2.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