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随着世博在上海的召开,中国城镇化建设日益提速发展壮大。城市化在改变人民生活方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丰富人民日益多彩生活上已经显示了越来越大的魅力。然而,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同样表现了很多问题,急需我们注意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目前业界对城镇化发展基本有如下观点,一种认为需要对当前大城市扩容,不断增加大城市的面积和容量,争取在我国发展多个世界级超大型城市,以便集中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带动我国人民生活幸福;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统筹城乡,以城带乡,发展中小城镇,在解决劳动力转移安置的过程中不断缩小收入差距,解决贫富分化严重的局面。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业界对城镇化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1]。”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城镇可持续发展尽管有物质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考虑,然而,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即老龄化,低生育率和低生育意愿形成的生育文化对未来城镇化的影响。
考察城镇一词的来历,从百度词科和辞海来看,城原意有保民,盛民,如《说文》——“所以盛民也。”《谷梁传·隐公七年》“保民为之也”。城镇本身是因为人口聚集,为了方便人民生活建城为居。也就是城镇发展离不开人的聚集和人的发展,这是前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人的技术,人的行为,人的思想不断的提高来改善人与环境,自然和社会群体的和谐关系。
笔者这几年一种致力于老龄化和人口生育意愿的调查,通过笔者和学生对湖南省长
沙市,常宁发表论文市,泠水江禾青镇,娄底市,湘潭以及广东东莞塘厦镇,黄石镇等地方的调查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相关文献查阅,目前我国30年的人口计生政策对当前年轻一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低生育意愿和低生育率。
按照业界观点,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人的生育率需要达到2.1,方能达到世代更替,也即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文献和我自己的调查来看(我与学生进行了5322本样本,人员包括了18-80岁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员)。目前我国人口的生育率为1.22-1.8之间。我个人调查的结论为,70,80年代的大多数偏好二胎57.29%,一胎的占20.83%,选择丁克的7.29%。而由于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城镇独生子女家庭达到了97%。这种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普通劳动力已经由“全面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
根据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的研究,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劳动力过剩时代即将结束,劳动力不足时代即将来临。蔡昉在三种假设情形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了推算。保守估计,如果假设条件稍有变化,目前处于剩余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只有248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明显减少。而从结构上看,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比很低,已十分有限;30岁以上的则占到了80%。可以说农村再无“壮劳力”可供转移了。
而与此同时,目前媒体披露的民工荒和高考学生逐年锐减特别是小学人口锐减,预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年轻一代劳动力的不足。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发布的全国100个城市职业供求信息报告显示,东部缺工现象较中西部更为明显,东、中、西部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7、1、1.01;而东部地区内,闽东南、珠江三角洲、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超过1,分别达到1.27、1.09、1.01和1。这将直接影响未来城市的走向问题。没有人口的城市或者没有适当的可持续人口的城市,无疑不是具有可持续发展。
按照目前决策者们的思路,城镇化目前都以追求大型或者超大型城市为荣耀。比如,根据人民网等国家媒体披露,目前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都在申请建超大城市。而湘潭城区10年内将扩大11倍,城区将扩至5015平方公里,人口由93万增加到290万以上。
这种决策指导下的城镇规划,从一开始就带有对人口预期的乐观。在决策眼中,好像已然在目前的规划中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比如歌舞升平,人兴财旺。全然没有考虑目前中国人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被30年计生政策思想洗礼和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的不孕不育或者贫穷而被丁克的人口锐减取代。
这就是为什么鄂尔多斯鬼城的来源,50亿打造的空城,写尽了人减财撒的悲凉;另据媒体披露,目前我国城镇半年电表读数不见变化的房子足够2亿人居住。就笔者这几年调查来看,比如东莞,人口聚集的时期,百事兴旺,老板,打工仔,租房老板等全是快乐。
随着外来人员回家乡离开后,东莞塘厦,黄石大量的厂房空置,依靠房租为生的当地农民,未来将面临生活着落何处安置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决策者在规划城市规模的时候,同样没有关注目前已经形成的我国低生育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在笔者看来,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带来极具破坏性的影响。或许日本,台湾目前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因此,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者,我们在思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考虑日渐时新的人口以及新型的人口文化?我们在规划过程中,是不是也需要思考城镇是基于人的需要来建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大呢?为了以后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为了以后我们后代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我们难道不需要认真的反思吗?
参考文献:
[1]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
[2]沈建光.专家:工资上涨不会阻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M].新华网,2010年07月19日.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