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时间:2016-02-02 11:2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于建嵘 点击次数:
【论文摘要】中国隐性失业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要么待岗,要么无充足的工作可做,名义上就业了,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中国隐性失业人员的大量存在导致相当部分的劳动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
【论文关键词】隐性失业城镇职工农民工
隐性失业,这一概念是经济学家琼·罗宾逊首先提出来的,其内容是针对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大批熟练工人不得不从事非熟练工作,生产率远低于潜在的生产率,因而存在着一个隐蔽的劳动潜力的现象。后来发展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他认为,隐蔽性失业的产生,“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在一个相当大范围内为零”。概括来说就是人浮于事,冗员严重。其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要么待岗,要么无充足的工作可做,名义上就业了,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我国三类隐性失业人口:城镇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
按照此论来分析,目前在我国,隐性失业人口分为城镇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三类。就城镇职工而言,主要是源于一些国有企业人事体制僵化、人事管理松散,本来只需要较少劳动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安排了许多人去做,从而牺牲了效率,成为了隐性失业人口。臃肿庞大的国企在与外企和民企的竞争中几乎不占优势,传统的国企地位和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慢慢消失。正是由于这些现象的产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继续存活下去就只能想办法节流。而当前深化国企改革对国企的结构性调整和人事管理的优化会使得原来隐性的过剩劳动力显性化,成为新的失业人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指的是没有充分发挥劳动力价值,边际效用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生产资料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市场渐渐富余,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在城镇吸收不了的情况下,他们滞留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又因为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形成了隐性失业人口。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激增、耕地面积锐减和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加大等诸多问题不断显现,让我们看到农村隐性失业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均大量存在,农民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与日剧增,很多没有工作的农民实际上成为了隐性失业人口。
而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则是当前中国较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据有关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年均就业率高达90%以上,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表示“就业难”。毕业生隐性失业者的存在是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内的隐性失业率接近一成。毕业生的隐性失业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院校专业结构畸形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另一方面,隐性失业人口的产生来源于毕业生对工作的不认可。有调查表明,毕业生隐性失业者当中只有少数人在继续找工作,多数的人则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他们在等待满意的工作机会或者继续上学的机会。这部分毕业生多数还是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准备各种考试或者各类辅导课程。如果有好的就业或者学习机会,他们立刻就会去工作或学习。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