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6 13:4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志群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以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和《嘎达梅林》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我国传统音乐的关系,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独到见解,希望对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环境;民歌形态;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
一、写作缘由
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在钱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习与梳理。从整体上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音乐,尤其是对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代表的基本音乐形态与音乐体裁有了较为深入的掌握,现以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为例浅谈生态环境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二、蒙古游牧民族民歌概况
1、蒙古族音乐的体裁和品种
蒙古族人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蒙古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间音乐十分发达。蒙古族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间歌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间歌曲有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一种是按题材分为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一种是按体裁分为长调和短调。
2、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之对比
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绵延、音调高亢辽阔,大多采用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以及婚礼歌,多属于长调。从地理分布上看,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以北,长调民歌最多、最典型。因为那里的蒙古人依旧从事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反映游牧生活的长调,便有其生活依据和群众基础。长调有单声部的也有多声部的,单声部长调按流行地区分为察哈尔长调、呼伦贝尔长调、哲里木长调、鄂尔多斯长调等。《辽阔的草原》为呼伦贝尔长调,也是最为典型的长调代表作品之一。多声部长调蒙古语称为“潮尔音道”,为二声部,主要流行在察哈尔一带,多用于宴会。演唱时,上声部由一人独唱,另有一、二人以持续低音伴唱,持续低音多为调式主音。短调的特点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狩猎歌、叙事歌以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是短调。短调主要分布在阴山和兴安岭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哲里木盟、兴安盟、伊克昭盟最为集中和典型。这是因为从清末开始,那里的蒙古人民逐渐从事农业,随着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变,新型的短调民歌产生和发展起来。新疆的蒙古族民歌也以短调为主。短调根据流行的地区不同,大致可分为察哈尔、科尔沁、鄂尔多斯和卫拉特四种风格。《森吉德玛》为鄂尔多斯短调,《嘎达梅林》为科尔沁短调,是现今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蒙古短调民歌。
3、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蒙古族民歌采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多采用五声音阶,很少出现五声以外的音,若出现则多构成综合调式七声音阶。七声音阶多为下徵音阶,很少见到正声音阶和清商音阶,羽调式最常见。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线条以抛物线型为主,乐曲、乐句和乐汇的高点往往在其中间部分,典型音调也是如此。如果旋律进入高点用级进,退出高点则用下行四、五、六、八度跳进;在《辽阔的草原》中八度的跳跃非常明显。反之,旋律进入高点用跳进,退出高点则用级进。各种音程的跳进在蒙古民歌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四度上行跳进,是颇为常用的音程,它具有类似级进的流畅性。五度跳进开阔而稳定,和四度跳进同样重要,上行五度具有振作、昂扬的性格,大多用在乐句、乐段的开始处。如在《嘎达梅林》一曲中,“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下行五度跳进,则有稳定、沉静的效果,常在终止式中出现。超过八度的跳动大部分用甩音、倚音构成,这种跳进使旋律大幅度起伏,表现出蒙古族人民强烈、剽悍的民族性格。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