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曹魏"改正朔、易服色"考

时间:2015-10-27 11:3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杨英 点击次数:

  [摘要]"改正朔、易服色"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曹魏的"改正朔、易服色"正是这一传统在汉晋之间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魏文帝曹丕的"改正朔"不改历法而定服色、牺牲,奠定了由"禅让"所建的新王朝跟由"革命"所建的新王朝的不同的传统,即改历法与改服色可以不同步。此后,魏明帝"改正朔"恢复了历法和服色、牺牲同步改易的秦汉传统,这也是明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众多措施之_。魏晋禅代后晋袭用曹魏的正朔与服色,则奠定了中古"改正朔"的另一种更为现实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后的中古王朝"改正朔、易服色"只是限定在跟名分有关的领域内。
  [关键词]正朔;服色;政治文化传统;汉魏故事
  "改正朔、易服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传统。"正朔"最初是一个历法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它并非仅限于历法的技术层面,还将王朝的合法性跟某种包涵了权威意义的万物秩序联系在_起,并使之从观念落实成制度,因此它除了包含历法的技术内容之外,还含有体现权威意志和万物秩序的服色、器械等内容,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而"政治文化"近年已成为学者们考察中国古代制度史的崭新视角,并且成绩斐然①。这一视角同样可用来考察"改正朔"这一传统,因为若再套用"封建专制""迷信"这样的字眼,在当今的学术研究背景下,对于真正挖掘其深层内涵并无更多意义,也不能解释今人在知识结构、认知方式上跟它的隔膜。"政治文化"这一视角的引入是解读"改正朔、易服色"的一个新视点,在此领域已开始出现创立良好范式的作品②。此外,历代因"改正朔"而派生的相应礼仪内容及其嬗替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从"政治文化"视角还是从礼仪研究角度,对"改正朔、易服色"作探讨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改正朔、易服色"的传统渊源久远,本文的考察放在"汉晋之间"的曹魏时期,因为它是这一传统由"汉制"往"晋制"转变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研究近年已经开始。朱子彦先生在考察汉魏禅代的正统化运作时对曹魏"改正朔"已有涉及③,史学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古代正统观时亦顺便涉及对"改正朔"的考察①,还有少数从天文历法和具体史实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相关成果②。近年来,新生代学者也开始从类似"政治文化"视角跟传统的礼仪考据方法结合来剖析"改正朔"的制度和文化内涵,出现了一些更有新意的论文③,这些均构成了高起点的研究平台。笔者试图对曹魏的"改正朔、易服色"作些探讨,以考察汉晋之间"改正朔"传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改正朔、易服色"溯源
  在探讨曹魏"改正朔、易服色"之前,必须追溯一下此项传统的由来。"改正朔、易服色"这一传统在夏商周时期便经历了由发端到初步成熟的过程,"正""朔"二字最初均是历法概念,"正"指一年之始,"朔"为每月初一。由于我国古代使用的是阴阳历,太阳、月亮运行的规律都在历法中有所体现,"正朔"在三代文献中最淳古的含义就是指这种包含了太阳、月亮运行规律,并显示权威和秩序的历法,《公羊传》在解《春秋》经"日有食之"时三次提到"正朔",《隐公三年》的一条解经较为详细:
  曰某月某曰朔,曰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曰,或不曰,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④。
  此"正朔"有两层含义,一指历法,二指跟历法联系在一起的该王朝的合法性。"朔"为每月初一,这一天发生日食反映了表示不祥的日食侵蚀了该王朝的气运,这是"正朔"一词较淳古的含义。在"正朔"这一概念基础上,夏商周三代又有"三正"之说。"三正"是指夏人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左传o昭公十七年》梓慎言:"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⑤即大火星黄昏中天时,正值夏历三月,殷历四月,周历五月,说明夏、殷、周使用的是三种岁首不同的历法。陈振中通过对《夏小正》、甲骨卜辞和《左传》的研究,认为夏、殷、周确实各自有历法并一直传承到春秋时期⑥。虽然甲骨学者根据卜辞资料对殷历的岁首进行了考证并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结论?,但卜辞资料有其零散性,仅凭卜辞资料得出的研究结论恐不足以推翻文献记载所反映的信息。从《左传》的记载看,春秋时期,夏、殷、周的后人所建的诸侯国使用历法的岁首确实不同,关立行、关立言先生推断出了这几种不同历法的岁首⑧,证明当时不同的"正"的确存在。科学史家钱宝琮对《左传》记载的历日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认为"建寅、建丑、建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的历日制度",但他并不认为这就是夏商周三代的"改正朔"说⑨,近代中国学者朱文鑫、日本学者新城新藏则根据对《春秋》历法的研究认为三正交替之说只是春秋战国时宣传改变历法的托词,未必真有其事①这恐是由于对"三正"说仅作历法的技术层面的理解所致。实际上,不同地域的历日差异,反映的是这些地域秉承受历的古老渊源不同,向这些地区颁历的渊源分别是夏、商、周王朝。
  以上是"三正"说的内容及古今学者的研究状况,它是后来"改正朔"说的滥觞。《礼记o大传》对"改正朔"有较为全面的总结: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易服色者,服色,车马也。易之,谓各随所尚黑白赤也。""殊徽号者,殊,别也。徽号,旌旗也。周大赤、殷大白、夏大麾,各有别也。"③《大传》这段文字及孔颖达疏反映的已不是"改正朔"的最初内容,而是_种成型的政治文化,它指_整套包括历法岁首、服色、牺牲、器械在内的王朝正统性象征,这在史籍中能找到印证。《史记o殷本纪》"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④《周本纪》"西伯……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⑤"改法度,制正朔"是指不奉殷历,自行制定历法,这跟《礼记》的《檀弓》《明堂位》所反映的信息是一致的。《礼记o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硂,牲用锌。"?《明堂位》"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牝,周锌刚。夏后氏胳马黑鬣,殷人白马黑首,周人黄马蕃鬣。"?《周礼o春官o巾车》记载跟《礼记》有差异,是御史"建大旗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周礼》将大赤、大白用到同一个朝代的不同礼典中,是具体典制有过于理想化成分的表现,但仍可看出大赤、大白是存在过的,是《周礼》资料之源。
  《史记》和《礼记》《周礼》是渊源不同的文献,其记载的一致性反映了三代不但有过"三正",还有过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的史实,且这些颜色所尚是跟"正"联系在一起的,这告诉我们它确是一种很早就成型了的政治文化传统。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气"的概念出现瑏,"改正朔"说最终完整。此外还出现了内容更广泛的邹衍五德终始说,它认为每个王朝受命均在"五德"的时空框架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一内容比《大传》的"改正朔"更为详细,但所反映的政治文化传统并没有变。它认为在所有体现"气"的运行的领域,如历法、服色、牺牲、器械等方面,如果"气"自我更新了(王朝革命所造成的改朝换代被认为是这种自我更新的表现),相关制度都要进行改易以体现已经更新了的"气"的赋赐。这一传统在秦汉大一统政治条件下得到了实施。秦始皇采用邹衍五德终始说,定秦为水德,以十月为岁首,衣服旌旗之色尚黑,数用六瑏。汉代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有更加波澜壮阔的举措--最初是袭秦正朔,而后缙绅吏民均要求改正朔,于是汉武帝召集多位异能之士,集朝野之力,于公元前104年定太初历并"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为五字"①,使"改正朔、易服色"这一政治文化传统跟大一统西汉王朝的政治格局相应。王莽代汉后"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旛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②,这是对汉武帝时奠定的"改正朔"传统的继承。东汉制度有所变异,光武帝时改汉为"火德"色上赤③是对王莽在服色方面改汉服色为"尚黄"(详下文)的拨乱反正④,历法则先是沿用武帝时的太初历,章帝元和二年(85年)起改用四分历⑤,此次改历是因为太初历施行百年后出现明显疏漏,并在谶纬造势的情形下进行⑥。东汉四分历只是单纯对历法的调整,汉德及尚赤并没有改,它并不是《礼记o大传》所载的那种王朝"革命"之后的"改正朔"。由此可以看出,东汉时期"改正朔"这一政治文化传统_边奠定,一边出现了某些实用性变化。即"议历"和"改正朔、易服色"不完全一致。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打击使东汉统治表现出"德衰"之后建立的曹魏王朝,在运用"改正朔、易服色"来说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时对之进行了种种改易,于是,"改正朔、易服色"这_政治文化传统到曹魏再次实施时也发生了种种明显变化,下文将主要考察这_内容。
  二曹魏法治与"改正朔"政治文化传统之初变
  曹魏统治者经过消灭军阀割据的各种战争,最终统一北方,并小心谨慎地以"禅让"这一社会代价最微小的方式实现了改朝换代。王朝的成功更迭使"改正朔"之事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前历经先秦两汉,这一政治文化传统影响深远,因此,一向崇尚法治、秉承现实主义精神的魏文帝也不得不借此为新王朝寻求合法的"天命"依据。《三国志o魏书o文帝纪》裴注引《献帝传》记曹丕于延康元年(220年)冬十一月辛未登坛受禅,而后制诏三公"其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从这条记载看,魏文帝曹丕代汉之后没有过多久就下诏改正朔--当时代汉已是延康元年冬十一月,此年年号由延康改成黄初,但历法没改,黄初元年(220年)即下诏定正朔,而延康元年十一月到黄初元年底不过一个月左右,在这一个月里就定了正朔服色。如此快地定正朔服色是尽快确定新王朝合法性所需,《宋书o礼志》则记黄初元年魏文帝改正朔诏:孔子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为后王制法也……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当依虞、夏故事。若殊徽号,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随土德之数。每四时之季月,服黄十八日,腊以丑,牲用白,其饰节旄,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余郊祀天地朝会四时之服,宜如汉制。宗庙所服,一如《周礼》⑧。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