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语言学中,“层次”指一个语言(或方言,下同)中成系统地存在外语言的成分,外来层次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19世纪的历史比较法建立了一整套重建一个语言语音系统自身演变而分化的程序,并提出在运用历史比较法的各步程序之前,必须先“剔除借用”(也即剔除外来层次)和“剔除语法层面类推”。20世纪的内部拟测法则在如何鉴别语法层类推(特别是词法)对音变的影响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词形归一程序。
汉语方言的字音多有文白异读,其文读音大多反映了历代权威方言对地方方言的影响,属于“外来层次”。需要认真考虑的是,文白异读所反映的“层次”,与印欧语中历史比较法所剔除的“借用层次”相比是否有自己的特点;从历时的角度运用文白异读的材料来重建汉语音韵史,历史语言学现有方法是否足够,是否还需要一些补充。此外,如何鉴别与外来层次有关的文白异读、扩散式音变导致的异读、过气词法造成的异读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音韵,层次,语言,汉语
1.汉语文读所反映的“外来层次”也需要重建
欧洲语言中的“外来层次”,其外部影响源是已分裂为不同国家、使用不同文字的另一种语言(尽管它们也大多有同源关系)。这种影响大多是短时期,文献有明确记载的。特别是,欧洲文字是表音的,各大支语言有较丰富表音文字的文献,从而原始语分化成哪些后代语,各级分化(特别是中古以来)有什么样的创新变化,在地理上的分布如何,表音文献大多可以提供较确切的证据,无须依赖另一语言的外来借用层来拟测,如中古罗曼语无须借助英语中的罗曼语借词层重建。
汉语的情况有所不同。汉语(含各个方言)的历史变化,由于社会形态、语言、文字性质的独特性,不同历史时期权威通语对地方方言的影响与方言自身的演变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文白异读就是这种复杂交织的直接体现。汉语方言文读的“外来源头”,一般是历代权威通语或高阶层移民的方言,它们与地方方言是已分化的同源方言的关系。在政治文化上同属一个中央政权统治、同用一套书面语语音标准使得权威方言对地方方言的影响长期而持续。而同用一套不直接表音的汉字,又使得历代方言和历代通语的语音系统都没有直接表音的文献。这样,汉语在各个时期分为哪些大方言,它们有哪些独特的创新并形成什么样的对应侧,历代通语的基础方言在哪里:在文献上龍的证据不多,直接表音的证据更少。方言中不同层次的文白异读就成为厘清这些问题的弥足珍贵的资料。也就是说,对于汉语来说,既需要通过白读音来重建各地方言早期的共同创新(特有的音类分合关系)及其地理分布,也需要通过文读音来窥视各个时期的权威方言及其地理分布。只有充分利用文白异读的材料才能尽可能地逼近汉语历史上‘演变分化与接触趋同”这纵横两向立体式变化的原貌。
2.汉语文白异读反映的是音韵层次
通过对山西闻喜、祁县方言的社团变异的调查,我们发现汉语文白异读所反映的“层次”与印欧语中的“外来层次”有所不同,前者的性质是“音韵层次”,而后者是词汇层次。音韵层次与词汇层次的差别在于,音韵层次的基本单位是小于语素音形的语音单位,而词汇层次的基本单位则是词或语素。
印欧语言之间彼此的接触借用,也有不同来源的成分彼此杂配的现象,但根据已有的研究,除重音模式外,它们的杂配只是不同来源的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杂配,词根内部更小语音成分的杂配(如词根中元音是本地的,词首辅音是外来的)还未见报道。因此,印欧学者可以根据根词元音或辅音中某一项的对应,来判定整个词根是否属于外来层次,是否应该剔除。
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则小于词根音形的声韵文白杂配相当常见。比如山西闻喜郊县方言中“明”的语音形式有4个::mi(声文韵文),miε(声文韵白),li(声白韵文),liε(声白韵白),中间两种形式属文白杂配。在这四种形式中,m~l的交替是闻喜一个县特有的,但仍出现了=1^这一其他方言从未有过、但白读声母与文读韵母杂配的形式。我们在闻喜调查时还发现,中青年人群的单字音中,文读声母、文读声调对白读声母、白读声调的替换并不是连锁的,中青年人新出现的字音中不乏“声文调白”或“声白调文,,杂配的实例(徐通锵.王洪君,1986王洪君1992)当然,由于文白读在语用色彩上的差异,文白杂配的比例要小于文配文或白配白。实际观察到的、进行中音变中出现的文白杂配实例,鲜活地表明了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竞争替代是以小于词根音形的语音单位一声母、韵母、声调为单位的。类似的现象王士元、连金发也多有发现并从理论上总结为“双向扩散。
总之,我们认为,汉语的文白异读虽然与词汇层次有密切的关系,但从根本性质来看,是属于音韵层次的。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