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时代背景造就的少年犯的悲剧命运

时间:2013-08-27 09:2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玮玮 点击次数:

  在30年代的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因政治、救国的言行等锒铛入狱,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作为受压迫最重和入狱作家人数最多的左翼文学阵营,以发表宣言进行揭露抗议,以纪实叙事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或曲折的反映与暴露。整个30年代,出现了很多以牢狱为背景和表现对象的作品,其中陈白尘最为突出,而陈白尘也认为自己写牢狱生活的作品“在同侪作家中也可称为我的特色之处”。如:《小魏的江山》、《曼佗罗集》等,其牢狱题材的小说和话剧也可堪称中国牢狱的黑幕大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鬼门关》、《癸字号》等作品中。与陈白尘同时代的反映牢狱生活的作家作品还有和吴奚如的小说《第十六》,萧军的小说《羊》,舒群小说《已死的与未死的》等,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牢狱内外的生活。而在当代文学中也出现了同样反映牢狱生活的大墙文学,以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冤狱生活为描写对象。如:张贤亮《土牢情话》、丛维熙《大墙下的白玉兰》、章永磷《绿化树》等。而在2011年,海外华人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又是一部反映在特殊政治背景下入狱的各色人等的牢狱生活的作品。本文将选取吴奚如的小说《第十六》中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进行比较,分析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异同。

  吴奚如的小说《第十六》是作者在延安期间党中央机关刊物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作品中描写了小犯人小石头的悲惨故事,充满了作者与作品中另外的主人公黄赤光的悲悯之情。而在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一位少年犯——梁葫芦,虽然其悲惨故事与小石头有很多不同,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他身上作者所寄托的悲悯情怀。严歌苓自己说,梁葫芦这个人物是她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物。但我们从梁葫芦及邓指等人身上可以看到当时去了荒草莫,最后又在荒草莫逝去的人们,在这些人物身上作者寄予的人性的悲悯情怀。

  一、同为少年犯的思想意识形态。

  小石头与梁葫芦的年龄差不多,但同样作为少年来说,两者的思想意识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的不同显现出的是两种不同的形态。在小石头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更多的孩子的纯真的一面,因其纯真,被人利用,入狱后又纯真地幻想出狱后要跟着黄赤光去很多地方看看——那些他从没听过的地方。而作为梁葫芦来说,他很清楚自己的状况,而且也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获罪,在平常的为人处世上要比小石头老练得多,思想较成熟,甚至体现了其狡黠的一面,他很清楚怎样对待不同的人,在他身上我们只是偶尔能看到作为孩子的各种渴望,如,对吃的渴望,对父爱的渴望等。

  二、小石头与梁葫芦的身世背景。

  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少年犯在入狱前都是单亲,都是与母亲生活,而且两位母亲在离开孩子之前的情况也类似。不同的是,小石头的母亲离开他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愧疚”之情,有些“身不由己”,为了生存,她与各种人过着苟且的生活过活。当有人愿意带她离开这种生活时,她有些“舍不得”又“无可奈何”地离石头而去,留下石头无依无靠地自己过活,在这位母亲身上我们多少可以看到些为人母的慈爱之情。论文投稿而在梁葫芦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对母亲的无比的憎恨,以至于使他一尸两命,后又加上母亲肚子里的胎儿变成了三条人命。然而,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出自生存的要求而发出的愤恨。作品中对这位母亲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我们看到的是她居然背着孩子们,偷偷地与自己的姘头分享了一家人仅有的口粮——一个大白馍。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行为,不管在口粮问题上的表现也好,在情欲的表现上也好,体现出的都是一位在传统观念中的母亲身上不该有的行为。

  从入狱的时代背景上来看,小石头很冤枉地成为在蒋冯战争中因被人利用而无辜入狱的少年犯人,他的入狱是没有主观意识支配的,他并不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梁葫芦是在解放后的,全民都在挨饿的时代,在自己的主观意识冲动下杀人而入狱,尽管可以理解为事出有因。他应该很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

  三、狱中状况。

  1、个性表现不同。梁葫芦在狱中可算是个很会照顾自己又很聪明的人,他很清楚周边人的脾气、性格甚至更多的内容,而多年的牢狱生活也使其练就了一番生存的本领。如,他很清楚谢队长是什么样的人,他把老几的白金欧米茄手表偷过去又偷回来,而受到了谢队长的残忍对待。然而,在那样惨烈的情况下拒不交代,为的是他内心对爱的渴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梁葫芦性格中特别执着的一面,甚至为了这一点爱而不惜代价。而在小石头的身上表现出的却是很温顺的一面。身体因缺少盐和绿素出现浮肿,加上白天出去劳动而劳累过度导致到了夜晚身体疼得难以忍耐,求狱卒找些药,但在狱卒的冷漠恐吓下只能独自忍受苦痛,在这点上,他缺少了梁葫芦的执着追求、达到目标的坚韧与为自我而争取的性格特征。

  2、得到的关爱不同。在两部作品中都有赠窝头的情况,不同的是,梁葫芦是为了满足内心的父爱而在死人的名义下多领窝头去讨好老几,其实在梁葫芦的心中,老几完全就是个可以为他提供父爱的人,因此,他可以为老几做那么多事。而小石头多吃到的是作为狱友,同样作为长辈的黄赤光的窝头,黄赤光的行为是主动的,他看见小石头的浮肿,很清楚原因,自愿放弃自己的那一份窝头给小石头食用,而小石头也把黄赤光看做是自己的亲人,有机会时便与他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人间的关爱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两种关爱的不同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政治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梁葫芦所处的时期,是人人自危的时候,更多的人们所表现出的是如何保身的问题。而在小石头的时期,人们需要的是来自各方的团结、共同的信念、为美好的未来生活而奋斗的时代,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作为黄赤光对小石头的除了人性本善之外的怜爱之情,而长时间的牢狱生活,使陆焉识更多地意识到的是对自己的保护,尽管其内心有些矛盾纠结,但他心中的天平还是更多的倾向于自己。

  四、对于死亡的挣扎。

  梁葫芦出于人性自我生存的本能,放弃了之前对父爱的执着追求,供出了陆焉识假口吃的事情,希望能为自己争取到活的权力,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人在死亡之前的挣扎。当他知道自己的刑期将近时拒绝与弟弟见面,押赴刑场时,把自己的所有遗物留给家人,可见,在他内心深处是渴望着美好生活的愿望的。也因此,他做出了最后的挣扎。但在小石头身上,我们只能感叹其悲惨的命运,他连最后的挣扎都没有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似乎也只能认命。此时,我们又不得不感慨时代背景的不同。

  综上所述,小石头与梁葫芦虽同为少年犯,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显示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与生命存在方式,让人们不禁为其命运而感到同情与悲悯,同时,也让人们深刻反思时代背景带给社会个体的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逄增玉.三十年代左翼“牢狱文学”.粤海风(J).2007年第5期

  [2]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中华读书报(N).2011年11月30日第009版

  [3]王春林.知识分子苦难命运与精神困境的审视与表现——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J).2012年9月第3期

  [4]董佳杰.一个不应遗忘的革命家和作家——吴奚如生平及其作品.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9年第3期

  [5]散木.吴奚如的风雨人生.文史精华(J).2008年6月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