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1 13:2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殷勇鹏 点击次数: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要高效,就必须使教学内容的取舍既体现客观规定性又体现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让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相互补充。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取舍既要体现客观规定性,又要体现主观能动性。要进行教学活动,首要的任务是明确教学内容。“教什么”是“怎样教”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一旦选错,任何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是浮华的,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教学内容的选取有其客观的规定性,这是因为,再开放的教材也有一个或严密或松散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编者要呈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循序渐进的链条,这一链条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教师只有在这根链条上施教,才能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日趋丰富,螺旋上升。因此,《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编者、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客观的规定一般暗含在文本前面的“预习提示”或文本后面的训练题中,教师只要科学地整合这些预设信息,就能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当然,任何老师施教教材时,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阅读教材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文本作者、教材编者在创作文本、编排文本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一样,教师有权利和义务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当地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的选取既体现出客观规定性,又体现出主观能动性。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个性化阅读需要个性化的“教”。《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组织者,教师不但要有目的选择教学内容、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程序,还要调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善于传授、巧于诱导、勤于辅导。只有教师的个性化施教,才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让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相互补充
预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只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从题目开始细读,可以发现文本本身存在诸多矛盾。由题目可知,这是篇合传,而实际上文章却把主要笔墨放在蔺相如身上,廉颇恰作了反衬的角色,这种重此轻彼的写法不符合合传的章法,这是第一层矛盾。蔺相如作为赵国举足轻重的外交家,可写的事迹很多,文章只选取了三件事,对其他则只字不提,那么三件事能否概括蔺相如人格的全部?这是第二层疑问。本篇所载的大段材料,尤其是蔺相如的事迹,在今天能看到的战国时代的任何典籍中都未见记载,那么司马迁是另有所图,还是个人的自由创作,这是第三层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文章内在的阅读张力。揭示出文本存在的矛盾,然后分析、阐述。当然,除了直接的文本分析外,老师还要佐之以相关的文献,尤其是作者的生命经历。事实上,很多东西并非它表面呈现给我们的那么简单。比如姚鼐《登泰山记》。教参认为它“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了读者对泰山的向往,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这样的解读离姚鼐很远。它忽略了一个细节,即他是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登泰山看日出的。理应是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除夕之夜,作者却等高远望去了。此时,姚鼐四十三岁,从京师辞官归乡,辞官却无愠色,这就绝非热爱祖国那么简单了,而更多地显示出作者面对得失与宠辱旷达超然的胸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种自足的形式,关键的是,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如此,方能理解作者,理解古人。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的心智打开了,思维活跃了,阅读的智慧就展现出来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