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26 13: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陈轶婷 点击次数:
二、寿庆礼俗的民俗学解读
(一)复合型人生礼仪
寿庆礼仪作为标记生命历程的特定人生礼仪,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功能。人生礼仪是巫术和宗教信仰的产物,因而也与巫术与宗教的原理和基础密切相关。凡·遮耐普根据人生礼仪所依据的不同的原理,将人生礼仪分为六种类型。祝寿仪式是一种同时包含四种类型的复合型礼仪:举行寿庆活动祝愿老人长寿安康是通过主动举行或参与某些仪式活动而希望事情能向预定的方向发展的“积极礼仪”;给寿星送寿礼的行为属于建立在接触过的互动关系的“交感礼仪”;向老寿星致贺词的行为属于用语言行为直接作用于对方的“直接礼仪”;寿庆仪式的禁忌习俗属于避讳行为的“消极礼仪”。[7]
(二)寿诞礼仪的功能
人生礼仪是为了标记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实现社会中的身份角色转换,过渡人们的心理感受。寿诞礼仪可分解出以下三种功能:
1.标记功能
寿庆仪式的象征意义在于标志生命中漫长而曲折的岁月流逝的痕迹。社会的变迁映射在生命历程中,前辈的生命繁衍成家族血脉的链条,具有历史性意义。另外,寿庆仪式可以让家族成员牢记长辈的生辰,起到定期联络家族感情的作用。
2.社会功能
中国传统的寿庆仪式对于巩固宗法制度、维护家族团结和睦及安定社会秩序有特定的社会功用。寿诞活动其中的流程、习俗等,可以重新强化和整理家族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和秩序——区别长幼亲疏的等级制度,形成尊敬长者的社会道德观念。现代家庭为老人举行寿庆仪式可彰显优良家风,期盼获得大众认可,继而提高社会地位。
3.心理功能
寿诞礼仪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安抚老人面对无常的生老病死时不安的心理状态,用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变数。子女在筹办仪式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持家辛劳,借此表达对长辈的养育之恩。
三、寿庆礼俗的文化内涵
(一)生命意识
祝寿活动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层统治集团中已经出现,祝寿故事如南极寿星、八仙祝寿、蟠桃赴会等也家喻户晓。在中国人的生命活动中,先辈们把对寿的崇拜和敬仰注入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8]珍视生命可谓中国传统的哲学意识,人们在寿庆仪式中感悟生命意义、追思生命之源,珍惜自身宝贵而有限的生命时间,将生命终极关怀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善待自身。
(二)孝悌观念
举办寿诞仪式是表达中华民族孝敬美德的方式之一,祝寿活动体现出儒家孝道文化精神。寿庆礼俗所弘扬尊老敬老的伦理意识,拥有“合乎于礼”的外在形式,强化了中国人的家族、宗族观念,具有永恒的宗法性意义。[9]
寿诞礼俗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持久、寿运永继的强烈欲望和迫切心愿,因而扎根在民间各地流传不息。
参考文献
[1] 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卷一:礼仪生活)[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静荺.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3] 任骋.中国民间禁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 刘尊明.宋代的祝寿风气与寿词创作[J].文史知识,1998(3).
[5] 陶思炎.中国祥物[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2.
[6] 通庆楼主.中国寿文化中的饮食[J].食品与健康,2010.
[7] 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 王云庄.中国寿文化[J].寻根,2004.
[9] 肖终群.孝道观念在国人生活及民俗中的影响渗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