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忧患意识:党史文化的重要传统来源论析

时间:2013-10-16 15:2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步新娜 魏继昆 点击次数:

  【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文化视角看,忧国忧民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党史文化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精华。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中,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居安思危的理念、情感、行为和精神。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这种忧患意识都是党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及其体现。

  【关键词】忧患意识;传统文化;党史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步新娜,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魏继昆,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387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045-04

  历史证明,追求的价值目标越高,使命感越强,忧患意识愈烈。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奋进发展的历史征程中,曾遇到了自然、人文、社会等方面内忧外患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在面对威胁、迎接挑战、促进发展的实践中,历代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及其觉醒民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上,逐渐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深厚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因而从文化视角看,忧国忧民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党史文化的重要来源。

  一、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忧患意识之定位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贤的忧患哲学

  在古圣先贤中,儒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亚圣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表达了"忧患意识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的理念。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经典篇章融入孔孟之道,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走向一直产生着深刻影响,至今仍激励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念来自于对实践的总结。孟子曾列举了多位曾经饱受磨砺和艰难困苦,而后得以出将入相的名士,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品性和意志,并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经典结论。在孟子看来,人们在忧患中经受磨炼。最重要的是培育一种基于高尚理想和志向的精神。即"善养吾浩然之气"。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精神和情操。孟子的忧患哲学与《易经》中"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的理念异曲同工。纵览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百家争鸣的各个学派几乎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都是未雨绸缪的哲学警醒和卓越的识见。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士人之忧思

  自秦汉起。随着中国士大夫阶层逐渐成为治世的主体,"忧患"意识也逐渐成为古代士大夫的自觉追求。历史昭示来者,"忧患"总是与国家的兴衰治乱联系在一起的。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范仲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文人治理是宋代政治的显著特征,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文士阶层广泛参与政治并逐渐成为主体。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兼有学者、官员二重身份的士大夫阶层以承先贤法脉,启后学风范为追求目标,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传统,并积极地在政治活动中付诸实践。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